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是中国面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战略,又是涉及中欧乃至亚欧大陆相关国家与地区共同利益的发展战略,必将推动国际区域合作,改变中欧经贸格局。跨亚欧高铁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交通载体,对于高铁的投入、客货运比率、安全性等问题,都应高度重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高铁外交需要与相关国家展开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在发展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实现中欧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卢小平 《大经贸》2005,(11):26-27
今年7月中欧经贸(广州)论坛定址广州。10月13 日,首届中欧经贸(广州)合作论坛如期在广州举行。中欧双边约300名政要、学者及著名企业总裁齐聚广州鸣泉居,共同探讨双方经贸合作与发展战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作了题为“广州与欧盟经贸合作现状与展望”的主旨演讲,希望广州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总部经济、服务贸易、科技文化等五方面与欧盟加强合作。以2003年10月中国与欧盟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重要标志,中欧双边关系近几年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双方相互的投资合作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3.
尚鸣 《大经贸》2009,(6):56-57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帮助各自经济尽早恢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  相似文献   

4.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 "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欧洲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她同中国的双边经贸关系却得到迅速发展,高层往来不断,重要经贸团组互访频繁,经贸和科技合作持续发展。《中欧双边经贸美系回顾和展望》一文强调指出,中欧经济互补性较强,进一步发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欧经贸合作取得较大发展,双边贸易趋向均衡化,中国对欧投资出现新一轮大幅增长,在中国与主要经贸伙伴的合作中表现最为抢眼。与此同时,中国与欧盟在双边与多边层面开展积极对话与合作,中欧合作既为欧盟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也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外部推动力。《中欧2020合作战略规划》规划了深化中欧合作的蓝图,而  相似文献   

7.
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双方经贸密切合作的背后,贸易摩擦事件不断升级,这对中欧双方经贸关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也给不景气的全球经济更添阴影。在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规模、产品领域和地区分布三个层面探析中欧经贸摩擦呈现的新趋势,然后选取中欧贸易摩擦中的焦点问题,研究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动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历经7年35轮,如期完成谈判、达成共识,这对于中欧建交45周年的2020年而言更显非凡意义。中欧投资协定的完成源于中欧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为今后深化中欧双方经贸往来合作打开了新的篇章。协定的完成不仅对中欧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将对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有力拉动作用,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欧盟作为江苏极其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分析和研究江苏与欧盟经贸往来的基础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预判,对于江苏高水平开放,抢抓中欧投资协定的历史机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8日下午,2006中欧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宣布,中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贸洽谈活动——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将于2006年11月9日~10日在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8日下午,2006中欧 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 堂隆重召开。会议宣布,中欧历史上最 大规模的经贸洽谈活动——2006中国 -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将于 2006年11月9日-10日在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11.
中欧战略合作关系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良卫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2):60-62,70
进入21世纪,中欧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欧盟确立新的对华战略,中国重视中欧关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在中欧之间仍存在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中欧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及技术合作等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先生.中欧合作项目相关公司、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大家组织这样一个出色的论坛。中欧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强,我们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正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希望在危机情况下加强中欧双方合作,应对危机,度过时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不断推进,必将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市场经济要素的相互开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构建区域内多边金融市场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快构建这一体系的必要性,同时认为中欧金融合作是构建区域内多边金融市场体系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提出应以中欧金融合作为契机,加快构建区域内多边金融市场体系的理论框架;最后给出了加快中欧金融合作以促进区域内多边金融市场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欧债危机下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欧债危机下,出于对全球化发展的忧虑,为了维系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主导未来的中欧投资关系,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继续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并将国际投资问题政治化。中国需要在非政治敏感领域同欧盟加强合作:在资源问题上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到欧盟投资、同欧盟中小企业开展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欧盟成员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到中国投资兴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纠正欧方的对华不合理政策,并通过中欧经贸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中国利益,从而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实现中欧"双赢"。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中欧经贸摩擦不断,欧盟对中国的态度逐渐转向强硬.7月10日,在欧洲议会的辩论中,欧委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警告说,中欧经贸关系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矛头直指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受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拖累,中欧双边贸易与投资均出现较大滑坡,在危机面前,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继续深入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双边经贸领域更多的利益融合点。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下半年中欧双边贸易与投资降幅不断收窄,双边经贸关系在困难中呈现出不少亮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衷心的希望不仅奔驰汽车在华销售量实现35个月持续增长,也希望吉利汽车能开进欧洲市场;不仅中国的老百姓到家乐福购物,欧洲的老百姓也能在家门口逛王府井百货。"在3月15日举行的中欧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如是说。他希望,中欧企业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实现经贸务实合作量增质优。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贸》2021,(1):17-18
面对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俄经济与科技的全面打压和战略围堵,中俄应形成共识、密切合作,全方位深化和扩展在经贸科技领域的战略合作,在普京经济学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把中俄经贸与科技合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中欧经贸发展影响因素尤其是消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预测了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发展对欧经贸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欧盟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往来突飞猛进,中欧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贸合作格局已逐步形成.然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中欧两大经济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双边经贸往来面临历史上不多见的困境,其中经历深度衰退的欧盟经济对双边经贸往来的负面影响尤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