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经理发现,管理遇到的实际情况往往异常复杂,简单地用一个“好主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学会将“二选一”的思维变为“两个都要”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成本急剧降低开始让企业的边界行将消失,那些有远见的公司必须开始思考是否应推倒围墙,建立一种更加开放的对等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3.
《经贸世界》2004,(10):60-61
随着直销的广泛化,“团队领导人”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直销新人在考察某家直销公司时,原来的“铁三角”要素中亦加入了“团队领导人”这个要素。在庆幸新入越来越成熟之际,考察一个“团队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便成为了本刊关注的重点。不可否认,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些优秀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推动,优秀的直销团队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必将起到维护市场秩序、严以律己的良好作用。那么,直销团队的领导人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确保直销团队的健康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某种意义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边界,也就是“一厘米良心”的范围:一方面,这是法律义务之外的,一方面,这来自于企业秉持的道德平衡。 柏林墙被推倒之前,一个看护柏林墙的士兵亨里奇,把一个正要从东德翻越到西德的年轻人给打死了。  相似文献   

5.
智颖 《中国广告》2009,(5):88-90
“不卖货,谁把你当人!” 在他的公司内,醒目地挂着这样一条警戒性的格言, 在客户眼中,他是一个能“卖货”的人——他和他的凯纳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典范:  相似文献   

6.
牛文文 《创业家》2012,(3):12-12
在黑马成长营里,学员们经常会交流各种各样的“成长烦恼”,其中一类烦恼很多人都有: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感觉自己管理起来越来越吃力,可不能让自己成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啊。老师说过,创业头三年是“扬长”,要把创始人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三年后就要“补短”,尽快找出自己的短板,外请高人进入团队来弥补了——最好能请来个管理强的CE0来帮自己运营公司上台阶。  相似文献   

7.
东方愚 《商界》2010,(7):62-68
2010年5月6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四。早上9:30。不少散户股民们正着手把“五一”消费节余的钱重新放回股市,那些关注新股动向的股民们成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这一刻,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发行价每股148元的A股史无前例的最高发行价登陆中小板。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李锂夫妇当天身价瞬间超过500亿元,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新首富。  相似文献   

8.
王旋 《糖烟酒周刊》2007,(29):86-87
去年开始,劲酒公司内部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调整,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营销团队片区管理改革”和基层营销管理模式调整。通过这一系列调整“动作”,我们发现,营销“精细化”成为劲酒当前的一个关键词,劲酒构建精细化营销体系的思路已经开始清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夏明宪在业界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门业教父”。36岁的他在自己那间鲜为人知的小五金店里一拍脑袋,一个好主意诞生——何不为那些日渐富裕、安全感萌芽的市民们生产防盗门?于是榔头加焊枪、手摇钻加老虎钳,在一个备战备荒时代遗留的“人民防空洞”  相似文献   

10.
在直销行业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话,“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这里的“选择”包含很多方面,但当公司、产品、制度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时,一个好的团队以及好的领导人,就成为了直销人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为共同责任和统一目标而奉献的少数人的集合,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其特点是团队内个体间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团队中要让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工作,共同奉献,就要把个体由“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实现这种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个体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2.
和阳 《创业家》2013,(5):36-45
创造了“背背住”“好记垦”营销神话的两位天才,梦想做一个伟大的公司,为什么不行? 三年来。这种叫作“E人E本”的Pad产品一共售出45万台。这是一个不错的交易,就像当年他们把“背背佳”“好记星”卖给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杜和蒋在四十岁的时候又一次展现出能把任何东两卖给任何人的天才。  相似文献   

13.
新产品     
《糖烟酒周刊》2005,(31):B022-B022
用“爱心”去管理 想想看,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到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赚钱、成才、锻炼……要想让公司这个“大家庭”变得十分和谐,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一个好的领导就是这个团队的“当家人”,也可能就是大家的心理理疗师。  相似文献   

14.
《赢在中国》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比《赢在中国》本身更深刻、生动的创业融资“教材”。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不仅提供了一个电视真人秀的PK平台,而且已经具有了某种社会功能——搭建了一个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桥梁,资本的“慷慨”和选手们创业家的精神,成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 但是,在对《赢在中国》优胜者的回访中,《快公司》发现,《赢在中国》里很多优胜者并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很多人或者没有真正获得参与节目时许诺的投资,或者虽然达到了让风投关注的目的,但是面对风投时才发现“资本都是有毒性的”。 即使那些成功获得投资的人,也被投融资专家评价“用公司75%的股份拿到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是一个挫败的融资策略,即使是天使投资所占公司股份比例也应该在35%以内。” 可以说,人们对《赢在中国》狂热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面对资本的不成熟和不自信,而大量优胜者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也不是一件坏事情,将成为我们这个创业时代值得反复品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光彩》2002,(6)
1948年,25岁的查尔斯·拉赞路斯针对当时战后婴儿潮,开办了一家儿童家具商店。他绝对想不到,他的这家店有一天会在全球设立1450家分店,销售额达到120亿美金,成为美国最大的玩具经销商。是谁的好主意让查尔斯成功的?当然是顾客。“我的宝宝要个玩具”这句话一遍遍地被查尔斯听到,而当时店里只有家具。于是他开始兼营婴儿玩具,后来,大孩子们的玩具也开始有人要了。顾客要什么,查尔斯就给他们,直到他的店成了一家完全的玩具店。70年代末,玩具反斗城公司正式成立。今天,公司已经有了七大不同的经营部门,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6.
“团队”是管理者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了,事实上,并不是在一起工作的任何团体都是团队。一个团体,也不会仅仅以为某人称之为团队就变成了团队。比如,任何一个大型组织的全体员工绝不会是一个团队。人们总是随意地把一个公司、一个部门、管理层或者一群下属称为一个“团队”,以表现其表面上的和谐关系,而不管他们之间是不是真正有发挥团队合力的条件。德鲁克指出了基于团队的组织能够做到卓有成效,而乔恩·卡岑巴赫(Jon R.Katzenbach)和道格拉斯·史密斯(Douglas K.Smith)为如何实施这一思想提出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记者带着前所未有的对细节的专注,试图深入一个价值2880亿美元的商店在中国的部分。一个全球商业帝国在此,裸露了其平凡、繁琐的日常,也展现了在其中孜孜以求的职业素养和价值关怀,而这一切均导向一个价值2880亿美元的商店文化的正面和背面。 从1996年沃尔玛中国第一家店在深圳落地,与其攀登世界500强顶峰的步伐相比,沃尔玛在中国并没有显示出强势的美国宝它扩张,反而屡屡因为在适应“中国政经”周期的竞赛中落后于对手,而被冠以“折戟中国”的判定。只有沃尔玛在中国庞大的采购,因为深深契合于这个国家所追寻的“世界厂”崛起道路,才似乎为这家全球最大的公司在中国建立了“权势”和荣耀。这可能不是沃尔玛中国的真相。 毋庸置疑,十年之间,在独特的中国政经周期和商业环境中,跨国公司在中国选择了相当变通的生存方式。一个现象是,十年之间,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由“神”,走下了“神坛”。这本来是中国商业界的一大幸事,可能意味着双方消除自卑和傲慢之后,回到商业本身交汇。 但太多的案例正在显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正在将中国那种“关系”运作得炉火纯青,正在将我们所期待的商业革命,变换为“中国功夫”,并为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太多卷人其中的中国人,即使如抨击微软的强势时,也不由自主劝诱其适应所谓的“中国规则”。而这种规则不幸很多时候是我们正要努力摆脱的枷锁。事实上,这种过于中国化的跨国公司竞争行为,已经被惩罚。那些正在被曝光的案例,无不在显示一个商业组织的腐败,失控,公司价值的道貌岸然。应该穿越那些中国式竞争中繁荣的表象。回到零售业,当那些关于商业的政经限制——消失之后,唯一能决定胜负的是什么呢? 我们相信公司价值会大兴其道。在我们的记者敏感地捕捉到员工因为藏起特价商品、下班时购买而受到惩罚等等之类的细节时,一个公司坚定的公司价值,数以万计的训练有素、信奉公司价值、行动热忱的员工正在浮现,而这些价值没有在变通中被变质。这样的发现无疑在部分恢复沃尔玛中国的真相,也对未来竞争格局的演变挑出了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18.
白立新 《商界》2010,(2):74-74
CEO一定要有“江湖感”,这绝非戏言。 做CEO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有成就的CEO。身为CEO,你理应成为公司的精神领袖和团队核心。可是,如果你还是脱不掉技术专家的书卷气、营销天才的雪中飞、资本推手的空手道,你可能就是一个缺少“江湖感”的CEO。  相似文献   

19.
刘涛 《商》2014,(35):16-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提高,团队的工作方式在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通过实践发现,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益。本文通过研究团队边界,以跨边界管理的视角提出团队可以通过管理边界跨越和边界缓冲可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效能,而团队在以跨边界视角进行团队建设管理时,还需要注重团队边界管理的动态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土豪”这个词迅速在中国流行,与“屑丝”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土豪”带有某种程度的贬义,类似“暴发户”,但是随着各种以iPhone5S为代表的“土豪金”产品的流行,“土豪”变成了一个中性词。犹如很多人自嘲“属丝”一样,很多人也开始自称“土豪”,“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土豪”、“宁和土豪做朋友,不与愤青做闺蜜”,土豪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现象,而成为一个消费群体、一种消费行为的代名词,土豪不仅仅指那些家财万贯、富得流油的富裕消费群体,也指那些渴望“土豪化”的群体。如何捕获土豪的芳心、与土豪做朋友成为品牌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