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医药制造业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存在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此,通过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3个省份的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力度、新产品需求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素质和对外开放程度却没有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外向型经济现处于贸易与投资整体规模较小、增速较快、贸易对象过于集中且开放水平低的阶段。为此,本文引入出口倾向、出口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指标,针对当前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着重分析云南省工业制造业产业基础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以便进一步从行业的角度重点把握云南省目前产业基础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支撑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出口参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且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基于全部样本匹配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使得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按地理区位分组的结果表明,出口使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相对提高,按企业规模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逆规模"特征,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按行业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讨续贷限制对于出口企业的影响,对于全面认识融资约束的微观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文章立足2007年续贷标准改变这一政策事实,基于中国200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就续贷限制对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续贷限制不利于出口企业创新的提升,对企业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类专利申请数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第二,这种抑制作用对不同企业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续贷标准紧缩对出口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会因出口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生产率水平以及要素密集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续贷限制对大规模出口企业、制造业出口企业、高生产率出口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的研究拓展了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云南省出口国外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的现状出发,发现云南省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存在出口增速减缓,与信息产业融合度不高,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要素制约加剧等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大产业园区企业发展载体的投入力度、创新外向型企业招商引资办法和措施、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对策措施,以期云南外向型加工制造业能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财贸研究》2020,(4):18-35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其中,产业协同集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依附于制造业并衍生于其内部的生产工序和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坏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研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显著,对高能耗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高于中能耗和低能耗类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对混合贸易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作用要远远大于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会通过提升成本加成率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式提高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研究还发现,法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强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到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出口情况为数据来源,以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行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变量建立模型,以stata13为研究工具,研究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成长能力对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影响为负,说明当前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提升不能单纯的依赖于固定资产投入和硬件规模扩张。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扩张,创新产出能够有效拉动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扩张。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的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研发投入,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创新资金的引领作用,有效实现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扩张和出口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制度环境与融资约束二元概念为切入点构建"区域制度环境差异与融资约束假说",选择2011-2012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制度环境、融资约束、生产率及出口倾向间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确实存在"生产率悖论",但加工贸易企业的存在并非是导致"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将生产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后,发现"悖论"主要体现为"规模效率悖论";区域制度环境的改善强化生产率对于出口倾向影响;融资约束弱化了生产率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强融资约束是造成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键“链条”,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乃至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以2017-2020年38家充电桩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充电桩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纯技术效率是影响充电桩行业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剔除环境因素干扰后,宏观上科技创新效率有明显提升,个别公司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待提高;Tobit回归显示充电桩公司的科技创新效率与政府政策、公司规模、科研经费支出显著相关。建议政府细化充电桩评价指标,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充电桩公司可以实行差异化管理,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充电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康志勇 《财贸研究》2010,21(1):100-108
在系统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于1999—2003年间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Tobit模型对经济全球化对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的结论揭示,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出口规模的扩大及其引发本土市场竞争的加剧都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按企业规模分类的检验显示,"市场竞争"以及外资的进入对于所有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是统一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出口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规模越小的企业出口反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制造业区际转移动态面板模型,依此对FDI区位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相关关系、作用效果、地区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区位变迁和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均呈现出"东出西进"和"就近转移"两种趋势;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区域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扩散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集聚作用,且在中部地区的集聚作用更强;从行业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于促进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向东中部地区转移、医药制造业向东部地区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中国进口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进口企业的创新水平,且该作用效果在大规模、高效率、民营、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东部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地,互联网主要通过提升进口制造业企业的进口产品质量来促进企业创新;进口产品种类和进口规模的作用效果并不突出。最后,互联网在促进进口制造业企业独立创新的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协同创新水平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对于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和制造业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制造业CO2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对中国制造业CO2排放的总体影响,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出口完全CO2排放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结构效应的作用方向不稳定,总体上增加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但这种效应很小;技术效应对制造业出口CO2的排放虽有一定的减排作用,但还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因此,应当对当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更加有效的调整,提高各行业尤其是高污染行业的减排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的视角,对出口是否促进了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考察,并提出了理论假设。借助于1999-2003年和2005-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就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是否具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研究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的出口行为会对其自主创新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越小的企业出口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2005年以来的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对自主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进一步,按产业特性对比研究两个样本期内企业出口行为,发现不同产品特性的产业出口与自主创新关系存在显著差异,这就为从更深入角度全面考察企业出口与自主创新之间可能具有的复杂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全球实体产业发展困局,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开始通过在产品中增加服务元素即制造业服务化来提升产品价值。而随着各国实体产业中服务元素比重的日益增加,出口产品结构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服务化特征,产业服务化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基于G20国家数据,引入国家经济规模等变量参数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各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实体产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对国家外贸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一国融入世界市场的驱动力。具体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对一国出口具有正向影响,对一国进口具有抑制作用,不过其实际影响存在一定偏差。从双边贸易总额估计结果看,制造业总体及三个分行业内,随着贸易国家服务化程度的提升,贸易进出口总额均会受到推动,但重工业国际贸易所受的影响明显比轻工业大。此外,交通运输成本、国家经济规模总量、地理距离、语言文化共通性等对国际贸易流量也具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其中,双边贸易运输成本、地理距离与外贸额度负向关联,双边国家经济规模总量及语言文化共通性有利于拉动国际贸易发展。可见,为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的服务化务必要重视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业,避免在中低端制造业盲目进行服务化;务必要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上游扩展,加强对新知识的挖掘和创新研发,提高高端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实现制造产业配套服务的跟进,致力于为中低收入国家高端制造业提供高质素服务。  相似文献   

16.
魏燕萍 《商》2014,(43):117-119
基于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三位码水平,测量我国29个省市2003—2012年的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提升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金融效率相反,区域间差异较大。研发资本和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复杂度提升影响较大,人力资本、资本劳动比、自然资源、加工贸易和基础设施也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利润、企业分布与技术人员等分析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现状,接着从多角度研究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对于江苏省先进制造业企业提高“一带一路”参与程度与创新效率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方法评价了2002~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表明,十年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总体技术创新效率处于增长状态中,从行业内部角度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逐年增长,而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高技术产业总体技术创新低效的原因在于人力、财力资源的投入冗余和科技、经济成果的产出不足,而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是影响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子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基于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整个制造业及按不同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产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水平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只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能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