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增荣 《价值工程》2011,30(10):63-64
湿陷性黄土地基易变形,会使建筑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及倾斜.本文从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及特征出发,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及湿陷评价指标,并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湿陷机理的分析,湿陷类别和等级的判别,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质量检测与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湿陷机理分析,对湿陷类别和等级的判别,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质量检测与控制在施工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巨安明  李潘武 《价值工程》2012,31(19):142-143
湿陷性黄土地区绿化带需灌溉,如果灌溉水量过大将会导致湿陷性土层的含水量增大,当含水量增大至湿陷起始含水量时,湿陷性土层开始产生湿陷现象。为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区因大量灌溉水进入土中,导致湿陷,本文根据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机理及湿陷性黄土的本构关系,提出湿陷性土层上绿化区域防止湿陷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梅 《科技与企业》2014,(3):166-166
由于顶管施工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对地层的适应性比较广,在工程实践中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因此,为适应西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顶管施工在越来越多的管道施工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基坑支护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采取以密支撑支护与钢筋混凝土板墙逆作法支护,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杨树 《乡镇企业科技》2013,(21):101-102
由于黄土地基具有湿陷的特点,在进行桥涵结构建设时会遭受湿陷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桥涵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通常的设计规范,而且还应针对黄土的湿陷特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笔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黄土湿陷成因及影响因素入手,结合冲击碾压技术的加固机理和施工工艺,以甘肃境内刘寨柯白银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表冲击处理为例,提出了大面积冲击碾压的施工方案,同时介绍采用冲击碾压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陈振义 《价值工程》2021,40(2):148-149
湿陷性黄土的土质较为均匀,结构呈疏松状态,内部孔隙发育明显,具有突出的结构性特征。处于干燥状态的黄土一般具有较高强度,因而压缩性相对较低;而遇水后在自重应力和上覆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将使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土骨架崩塌而使土体强度急剧降低,进而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因而,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需结合建(构)筑物的重要性、地下水位置及降雨等特点,根据其对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允许程度,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置,以改善其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能力,降低黄土湿陷对建(构)筑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黄土的物质组成、土体结构特征出发,分析了引起非饱和黄土湿陷的内因和外因,总结了土层埋深及外力大小对湿陷性的影响和湿陷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工程建设中消除或限制湿陷性发生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18):150-151
本文综合分析黄土湿陷性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黄土湿陷性的四个主要因素,依次为干密度、含水率、孔隙比以及塑性指数,并对每个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求出黄土湿陷系数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各个因素与黄土湿陷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丁敏旭  刘英文 《价值工程》2010,29(2):207-209
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无砟轨道,其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由于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的复杂性,必须对黄土地基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消除其湿陷性;对于用改良土填筑的路基本体、基床底层应确定严格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确保压实质量和标准;同时,对路基沉降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利用曲线回归方法预测工后沉降量。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姚亚龙 《价值工程》2011,30(25):85-85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迅猛发展,高速公路行车速度较高,路基的变形影响到公路运营的安全。成旬高速公路全线大部分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对路基的处理更为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3.
靳中磊  冯艳钦 《价值工程》2011,30(21):108-108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成因,介绍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施工过程及夯前夯后检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做振冲法。振冲法可以广泛用于处理各类地基土,主要用于处理砂土、湿陷性黄土及部分非饱和粘性土,且可以显著提高各类土的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由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研究现状。浅析了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定义和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方法,给今后使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同类工程在初步设计和检验强夯法加固效果方面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一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为实例,针对处理过程中先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黄土湿陷性再利用CFG桩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跟踪测试。地基处理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指标、静力触探试验曲线和静力载荷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灰土挤密桩能有效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CFG桩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同时,该处理方法具有工艺简便、造价低等优点,应广泛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崔朝辉 《价值工程》2014,(16):141-142
通过对阎禹高速部分路段采用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和强夯三种不同技术处治湿陷性黄土地基,分析对比处治后的力学指标变化,总结并提出合理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高春乐  王新涛 《价值工程》2012,31(24):135-136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并对其处理结果做了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描述了灰土挤密桩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