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专项治理“小金库”行动,2009年4月中央再一次出重拳在全国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这一次专项治理工作是为了要彻底铲除“小金库”滋生的土壤,彻底根除“小金库”这颗社会毒瘤.“小金库”的存在危害巨大,影响了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国家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以及税收的流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更变成了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小金库”虽冠以“小”字,其危害却不容小觑.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还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成为腐败现象产生的一个根源和温床.本文介绍了核实收入法、审核支出法、盘点核对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小金库的审查,最后提出要治理“小金库”必需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金库是违反党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公为私,未在单位财务部收入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小金库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滋生贪污腐败,危害很大,治理小金库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私设小金库的危害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金库”在各行各业中的表现名目繁多,危害巨大,本文列举了8中常见的“小金库”,并根据“小金库”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相应的查处方法,为下一步防范和治理“小金库”打好基础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深入改革之际,某些企业不是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而是借用联营、协作企业、三产之手,采用种种手段,收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用于发放奖金与实物。其实,“小金库”的危害极大。从宏  相似文献   

6.
何琦 《中国外资》2010,(16):39-39
“小金库”是高校经济犯罪和违纪事件的重要诱引。该文探讨了高校部门“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分析了其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行政单位私设“小金库”。这是造成目前国库收入流失,导致消费基金膨胀、财政经费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清理小金库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私设小金库有诸多危害,最主要是削弱了国家的财力。目前设有小金库的单位较为普遍,金额也不少。仅光泽县对47家企业的清查,就发现有42家企业设有小金库,已查出的金额达85.54万元。小金库助长了不正之风。例如滥发奖金和实物,铺张浪费,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交际旅游,私分侵吞,形成新的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也给各种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8.
“小金库”检查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虽“小”,却危害极大,它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今年4月,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对“小金库”治理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9.
小金库是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产物,是一种严厉查处而又不断滋生的腐败现象。小金库的危害十分严重,本文从小金库的含义和危害、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企业小金库的防范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企业小金库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小金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小金库"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毒瘤,所以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规来杜绝"小金库"的设立。但是铲除小金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要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外部监督,还需要企业自身加强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1.
王武勤 《时代金融》2014,(9Z):109-110
小金库是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产物,是一种严厉查处而又不断滋生的腐败现象。小金库的危害十分严重,本文从小金库的含义和危害、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企业小金库的防范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企业小金库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金库”即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企业的“小金库”就是企业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利用对一些项目资金管理的便利来筹集和建立起由本单位或部门自行支配的资金。“小金库”的存在,有很大的危害性,应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从源头治理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小金库”及其防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在日益频繁、复杂的经济往来活动中,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私设“小金库”,屡禁不止、纠而复生。文章分析高校“小金库”的危害、成因,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严令禁止各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但此种“小金库”现象却依旧屡见不鲜,并且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的腐败现象,致使公民和国家的财产权利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本文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内外原因,就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和1995年国家曾两次专项治理过小金库,2009年4月中央再一次出重拳专项治理小金库。据国家有关部门推算,全国所有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年小金库数额可能高达827亿元,小金库已经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小金库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如  相似文献   

16.
各单位设立“小金库”,其目的多是为了谋取小团体或个人利益,逃避财务监督和群众监督,从事违规、违法活动。“小金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主要对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私设“小金库”是国家和建行明令禁止的严重违规行为,不仅直接损害国家和建行利益,而且容易诱发腐败和各种经济案件。银行“小金库”问题虽由来已久,但随着各级行清理力度的加大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小金库”在银行内部存在的范围和规模较以往有较大的改观。但从近年银行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清理小金库“扫雷行动”专项治理检查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小金库”问题还未彻底根除,个别单位还不时暴露出“小金库”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5年3月29日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所谓“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设立“小金库”现象是  相似文献   

19.
一问:国务院发出《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后,国营企业清理检查“小金库”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一、在自查期限内,企业主动自报的“小金库”资金的帐务处理为:企业应将已用于生产和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的“小金库”资金,转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的帐目核算,借记“专项应收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同时,借记“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专项  相似文献   

20.
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土壤,它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年年清理,但依然坚挺至今。本文对小金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