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核心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背后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素质问题。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解决西部“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即通过生态系统重建、现有土地所有权和流转制度的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建立等途径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打造农民增收的政治保障既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突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生活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通过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且通过小城镇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社会就业的出路问题和养老保障的退路问题。本文就现在社会上关注比较大的“三农”着手,对失地农民保障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生  陈迁 《现代商业》2007,(17):177-177
目前,“三农”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顺利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三农”问题的现状,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措施。主要通过保护农民的权利,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并不局限于“三农”本身,而是关系到国家整个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我国“三农”问题面临两大主要矛盾:一是人多地少;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前者是国情矛盾,后者是体制矛盾。下面,我介绍一下宣威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陈宗军 《商》2013,(23):240-240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面临着新的形式,如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农村地区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等。因此,当前破解“三农”问题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基于对新形势与难点的分析,最后得出了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玲妹 《商场现代化》2007,(14):211-213
教育与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源泉,而人力资本又是农村摆脱贫困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教育不平等政策的结果,使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过度“富足”与人力资本严重“贫困”的矛盾较为突出,并已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改变这一切,必须充分认识教育与培训对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的价值,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资本含量最终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失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知识失业”也开始浮现。本文在对我国知识失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计量预测的基础上 ,对知识失业的社会影响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中国就业环境的约束条件 ,提出减弱知识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连锁经营管理是现代商业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模式。在制约商业连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几大要素中,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是最关键的要素。加快培养合格的人才已成为连锁经营业普遍重视的课题,但如何培养一批适应连锁业态发展的企业人才已成为一道摆在商业连锁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建立了一套以"养虎计划"人才培养系统为支柱的人力资源体系,为支撑企业持续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改善网购“柠檬”化的博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柠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Internet商务市场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在具备很多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弊端。通过从经济学角度,对网络市场交易中的"柠檬"做出说明,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如何在电子商务中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给予一定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对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和高效率而欢欣鼓舞时,却又不得不同时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虽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但互联网上的"柠檬"问题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实际上是被强化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市场上的"柠檬"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电子商务市场中"柠檬"问题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柠檬"问题的特殊表现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出现以后,人性假设的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学习型组织理论完整地提出了对人新的理解的问题,其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以新的“学习人”的假设为中心。“学习人”假设认为,在现代组织中人应该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我超越、完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团队学习都是新人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链式管理改变了过去垂直的"一站式"管理过于刚性的弊端,加强了管理单元间横向的联系,使管理具有柔性的特点。人力资源链式管理就是基于价值链理论和链式管理理论,应用人力资源管理链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创新。本文根据价值链理论和链式管理理论,提出了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的概念和模式,界定了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的概念,阐述了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的原则与特点,介绍了人力资源链式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Z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HRM对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芳 《商业研究》2005,(3):110-113
一段时期以来 ,国有企业生产率持续低下 ,其中HRM水平落后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HRM功能不全是当前国有企业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这一现状提出几点思路 :分析了国企HRM的现状 ;对Z理论中有益于国企HRM改革的内容的摘录 ;说明了Z理论和Z型组织的实践给国企HRM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已经比较严重,而区域经济失衡是为非均衡发展战略付出的代价。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财政政策的调控虽然有效,但作用也有限,起根本作用的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解决西部地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除了继续加强传统财政政策手段的力度以外,通过"区域经济调节税"扩展传统财政政策手段是现实生产率与历史贡献相统一的具体体现。通过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分析,有助于正确选择解决区域经济失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刘美平 《商业研究》2005,(14):10-13
两百多年前,斯密以其《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巨著奠定了他在伦理学和经济学上的历史地位,也正是源于这两部著作中对人性的论述所呈现出的不一致,才构成了“亚当.斯密问题”。鉴于此,如何剖析、认识和解读“亚当.斯密问题”便成为研究的线索,而对与这一中心相关联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探究,则是对“亚当.斯密问题”的合理延伸。  相似文献   

20.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is the failure ofmany large organizations in formerly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inpublic sectors of market economies to make effective, peaceful,and eth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command to market responsiveorgan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important behavioral causes of this problem. First, organizationtransformation is blocked because the organization tries tochange "all at once" before the organization has learned how toact successfully in a new for the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as amarket responsive instead of a command organization (Churchman,1971; Quinn, 1980; Nystrom and Starbuck, 1984; Mintzberg andWaters, 1985; Mintzberg, 1994; Goldman, 1994). Second,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is blocked because "all at oncechange" stimulates so much fear and political opposition thatchange is politically not possible (Argyris and Schon, 1974;Argyris, 1990; Goldman, 1994; Sachs, 1992). Third, organizationtransformation is blocked because the "guardian" ethics syndromeof command organization is less appropriate for market responsiveorganization than a "commercial" ethics syndrome (Jacobs, 1992;Harris, 1995). Gradual intrapreneurship (Burgelman, 1983; Nielsenet al., 1985) can serve as a peaceful and ethical transitionstrategy. Intrapreneurship can help bridge some of thecontradictions between "commercial" vs. "guardian" ethicssyndromes (Jacobs, 1992; Nielsen, 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