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根 《经济师》2013,(3):273+279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变更为有条件地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文章主要从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方面对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动因提出观点。规范研究以研发支出费用化的劣势和资本化的优势为切入点,理论上得出企业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可以满足自身的管理、融资和长远发展等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研发支出采取有条件资本化模式。分析了盈余管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的影响,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不仅受到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还受到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仅在高盈余管理程度公司中,盈余管理动机才显著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进而研究了盈余管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市场定价的影响,并提出市场会依据企业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来判断研发支出资本化所传递的未来盈利信号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证实,在不考虑盈余管理程度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定价;在区分盈余管理程度后,低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正的定价,高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负的定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影响,发现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程度都会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而且在盈余管理程度高的公司中,盈余管理动机会显著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针对盈余管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来防范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或费用化的会计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文章从契约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研究开发支出准则变化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盈余报告的压力,有助于促进企业的RD投入;(2)新会计准则促进企业提高RD投入的程度受到管理层持股水平和所有权性质的影响,管理层持股水平高的企业提高程度低,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提高程度要低;(3)与原RD支出会计处理方法相比,新准则更为符合研发投入的经济实质,提高了报表的价值相关性;(4)资本化RD支出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与费用化RD支出相比,资本化RD支出的市场定价更高。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上市公司的研发实践来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规定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其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操作的工具,引发了众多会计丑闻的出现,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首先解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对研发支出的规定及评价,而后指出企业管理层如何利用研发支出进行不当盈余管理操作的常见方式,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苏娜 《时代经贸》2011,(10):233-233,237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了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互分离,实际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管理层并不拥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最终导致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准则的新规定中,给了企业管理当局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更多地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为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更大的空间的同时,也给盈余管理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了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互分离,实际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管理层并不拥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最终导致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准则的新规定中,给了企业管理当局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更多地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为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更大的空间的同时,也给盈余管理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彭英  夏梦  张燕 《生产力研究》2024,(3):156-160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创新力是企业能够快速找出新方法调整战略,以获得价值或保持竞争力的重要能力。但会计准则并未明确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资本化也并无具体量化方式,因此研发支出成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文章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出两者作用产生的经济后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提升创新能力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借助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2003-2013年平衡面板数据,以同期传统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控制组分离研发会计处理变革以外其它同期事件的影响,研究了研发会计处理由费用化到有条件资本化变革对改善高新技术企业损益信息与资产信息在外部定价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研发资本化能够显著改善高新行业损益信息与资产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可为政策制定者评估研发准则质量与执行效果提供直接依据,研究方法可为未来研究其它具体会计准则的变革影响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借助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2003-2013年平衡面板数据,以同期传统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控制组分离研发会计处理变革以外其它同期事件的影响,研究了研发会计处理由费用化到有条件资本化变革对改善高新技术企业损益信息与资产信息在外部定价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研发资本化能够显著改善高新行业损益信息与资产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可为政策制定者评估研发准则质量与执行效果提供直接依据,研究方法可为未来研究其它具体会计准则的变革影响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在会计计量、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上都作了较大修改,在遏制盈余管理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可操纵因素.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07年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重大,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同时在某些方面又给盈余管理扩大了空间。上市公司实施该准则之后,后果如何。从这个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成果,期望能对中国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抑制;同时,在某些方面客观上扩大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由磊 《时代经贸》2007,5(3X):20-21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在会计计量、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上都作了较大修改,在遏制盈余管理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可操纵因素。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康艳  李松涛 《经济师》2011,(8):57-59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出台,鼓励企业技术投入和成果转化,我国企业用于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方面的支出比重也越来越大,其核算和管理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价值以及收益的确定。文章结合新准则和新税法的相关规定,对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研发项目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财政部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新准则在内容上做了很大修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基本趋同,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重新进行分析,对于超出准则允许范围的利润操控行为进行严格的制止。  相似文献   

17.
IAS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R&D投资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但资本化非定量的主观条件降低了准则的可执行性。因此,基于资产价值与盈余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了R&D投资与其经济利益实现之间的函数,由此推算出摊销率及资本化率,运用估值模型评估了R&D投资收益率及风险,最后,用我国上市公司的R&D数据论证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我国R&D资本化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阻碍了资本化的信号传递机制,R&D资产确认存在泡沫,掩盖了R&D投资经济利益实现的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指在公认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层有目的的采用各种会计方法适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各项新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昌云 《时代经贸》2012,(10):183-184
盈余管理指在公认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层有目的的采用各种会计方法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各项新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企业通常采用资本化或费用化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的不同影响资产或损益的会计信息。尽管在会计规范中制定有采用资本化或费用化会计处理的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处理进行了新的规定,但由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复杂性与实物上的缺乏操作性,在具体处理上仍取决于会计的职业判断,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也就成了颇具争议的会计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规范的变化以及与国外会计规范的比较,分析不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表现形式与性质,提出既遵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规定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