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白皮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梢出现白色,并迅速扩大,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及尾鳍处出现白点,最后病鱼形成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就死去,主要危害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2.
<正> 一、白皮病、打粉病、小瓜虫病、微孢子虫病 相似处:病鱼体表都有白点。 不同处:①白皮病。病原体是白皮假单孢菌。白点出现于背鳍基部或尾柄处,病情发展也只是白点本身的面积扩大,最终表现为背鳍至臂鳍为界的整个后部皮肤呈白色。②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性卵甲藻。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但随病情加剧白点数量增多,最终白点遍及全身,使整个体表似擦了一层白色粉末。③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的红斑,体表、鳍  相似文献   

3.
<正>一、亲鱼"尾柄病"发病症状病鱼昼夜浮游水面,驱赶时游动迟缓,个别严重的,鱼体失去平衡,头朝下,尾鳍往水面上翘,食欲减退。拉网检查鱼体轻者分别在尾柄部、尾鳍基部和腹部发现局部鳞片  相似文献   

4.
<正> 大口鲇抗病力较强,特别是成鱼阶段,一般不易发生鱼病。但在鱼卵孵化和苗种培育阶段发病较多,有时会造成大量死亡。常见的鱼病有水霉病、白皮病、暴发性病毒病、肠炎病、寄生虫病及亲鱼外伤等。现根据我们工作中的鱼病防治体会和他人经验,将大口鲇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淡水白鲳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尤其是在水温为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易造成死亡。其发病原因有两点:一是鱼体受伤,二是水体恶化。因此,在越冬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杜绝病原体带入,做好越冬池和鱼体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生鱼病,就应及时采取措施,尽早治疗,确保越冬成活率。 一、小瓜虫病 主要症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患病初期,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鱼体粘液增多,使鱼体周围的水呈白云状,同时背鳍、尾鳍基部充血。鱼体感染小瓜虫后,2天内即大量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 鳙鱼肠炎病发病季节为4—9月,尤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甚。本病常与烂鳃病并发。病鱼体表色素沉着,发黑。腹部常有红斑出现,肛门红肿,常呈紫红色,轻压腹部,可见脓血水流出。病鱼腹鳍、臀鳍、尾鳍等处基部充血发  相似文献   

7.
<正>7、8月马上到了,温度持续升高,细菌活跃度增加,池塘鱼体疾病爆发频率也会提高,这时,广大养殖户最担心的就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肝胆类疾病,特别是肝胆综合症,发病时间长,养殖损失大。此病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发病症状: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尾鳍发黑,鳃丝水肿,发白或烂丝,大多离群独游于水面、  相似文献   

8.
<正>一、赤皮病该病发病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治疗方法:在鳝鱼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二、白皮病此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营养全面且投饵充足的黄鳝不易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 1、赤皮病。发病快,传染率高,黄鳝慢性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四季均可发病。方法是:在鳝池泥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极好。2、白皮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饲  相似文献   

10.
<正> 金鱼烫尾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不太高;但是多次患此病的金鱼,往往会使尾鳍残缺变短,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对养殖户来说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严重时会使金鱼尾鳍腐烂,并发感染而死亡。 引起金鱼烫尾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饲养在浓绿水中的金鱼,在炎热的夏季  相似文献   

11.
<正> 白皮病和白粉病都是鲢、鳙鱼种常发的病,有时草鱼也会发生,由于两病有些相似,易引起判断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对这两种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作介绍,供养鱼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烫尾病 金鱼烫尾病是金鱼特有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季节多集中于炎热暑夏的露天鱼池,尤以长尾鳍的老鱼多见,其发病通常由高温和闷热引起。在光照强、溶氧足的浅绿水中及投饵不足、人为惊动等因素影响下,氧分子随鱼体尾鳍活动而渗入各鳍条中,形成许许多多似米粒的小气泡,由于气泡的浮力,烫尾的金鱼失去平衡,鱼头朝下,若不及时换水降温,则各鳍条烂成许多缺损处,有损观赏。  相似文献   

13.
<正> 白皮病和白粉病都是鲢、鳙鱼种的常发疾病,有时草鱼也会发生。由于两病有些相似,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白皮病又叫白尾病,是由细胞引起鱼苗及鱼种身体后半段发白的疾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鱼苗、鱼种池,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 症状: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使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病鱼的头  相似文献   

15.
<正> 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是工厂化科学养鱼的先进方式,要重视秋季网箱养鱼的鱼病防治,要警惕一旦发病,蔓延很快,且往往是爆发性的。网箱养鱼,根据各地经验,发生的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白皮病、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绦虫病、中华蟹病、锚头鳋病等。秋季水温环境适宜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是养殖鱼类的病害多发季节,防治鱼病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大口鲶的抗病能力较强,所以饲养过程中较少患病。苗种阶段的常见病有白嘴白皮病、出血病、小瓜虫病和气泡病。成鱼阶段稍多见的病有肠炎病、烂鳃  相似文献   

17.
<正> 鱼类在发病前是有一定先兆的,养殖专业户可以根据鱼的活动、摄食、体色和水质变化等情况来判断鱼类是否有病。一、观察活动情况。健康的鱼游动活泼,常结伴集群而游,反应十分灵敏,一有惊动就迅速潜入水底。病鱼则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时游时停,喜欢停留在水面及池边,很容易被捕捉到。部分病鱼浮在水面或拥挤成团,显得极度不安,时而上窜下跳,时而急剧狂游,时而头部朝下,尾鳍露出水面,缓慢游  相似文献   

18.
一、打粉病。症状:发病初期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出现白点,接着尾柄、体侧、头部及鳃均出现白色点。严重时全身似裹一层“米粉”。测定池水PH值在5~6.5。防治方法:1、放养前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2、发病池每亩定期用生石灰10~20公斤金池泼洒,使池水PH值调至8左右。 二、小瓜虫病。症状:寄生的小瓜虫使鱼的体表和鳃部呈无数小白点,将白点取下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见梨形虫体在转  相似文献   

19.
<正> 去年,山东省沂水县跋山水库网箱养鱼出现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中华鳋。其病势之凶猛,传染速度之快,流行范围之广属多年少见,给养殖单位和个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一、主要病症病鱼外表观察,体色变黑,食欲减退或不摄食,常在水中跳跃不安,狂游打转,鱼的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故又称其为“翘尾巴病”。发病后期,病鱼离群独游,呼吸困难。掀开鳃盖观察,肉眼可见许多带卵囊的雌鳋用  相似文献   

20.
一、赤皮病该病发病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治疗方法:在鳝鱼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二、白皮病此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营养全面且投饵充足的黄鳝不易感染。此病多发生于5—8月,死亡率可达60%以上,一般发病后一周出现死亡。防治方法:艾叶1000克,地虞子100克,苍术150克,并头草250克,百部50克,大黄30克,另加苯甲酸20克混合后以70℃温水3千克浸泡48小时,均匀地将药汁泼洒于鳝池中,并注意观察,如鳝鱼无较大反应可在2—3天后换水换药。一般2次可治愈。三、棘头虫病该虫体寄生于鳝体肠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