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金融怎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但这些并未有效促成金融与县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尽管金融部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贷款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金融支持力度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突破信用瓶颈--关于解决信贷『两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平 《南方金融》2002,(9):11-14
当前,我国信贷总量和结构的矛盾颇为突出.尤其是商业银行难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下称信贷"两难")深深困扰着经济金融的改革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对于信贷"两难"的矛盾,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站在自身的立场各有说法.我们认为,信贷"两难"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而在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巨大信用缺口.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才是解决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日益突出。“两难”问题的出现既造成企业“缺血”而难以正常运转,又造成银行大量资金闲置,不利于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商丘市为例,对银企贷款“两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日益突出."两难"问题的出现既造成企业"缺血"而难以正常运转,又造成银行大量资金闲置,不利于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商丘市为例,对银企贷款"两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衙州市金融运行出现过两次矛盾较为尖锐的贷寺两难问题的争论。一次是出现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的“慎贷”与“慎借”之争。另一次则是在2004年下半年以来日趋突出的“贷款难”与“难贷款”之争。两次争论均出现在宏观调控后之后,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双双明显放缓之时。“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因此,认真比较分析两次争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地方经济金融可能造成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陆岷峰  陆顺 《银行家》2015,(2):37-41,6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主体已形成共识,但小微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仍是两难的现实问题,两者难以耦合的根本原因还是小微企业贷款风控难度大、经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将对这三个主要问题的解决产生颠覆性影响,为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技术可能性。当然,要使之完全成为现实,还需要一定外部条件,加快推进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平台、研究新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等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前.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已经成为经济金融运行中倍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抵押担保难则是上述两难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难中之难。如何有效化解这一“难中之难”,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支持,让银行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对此,我们组织了专题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企业处境越来越困难,其背后的突出问题是反映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作为后续的解决措施,最大的亮点是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于今年3月28日成立,随后深圳、天津等地也纷纷推出金融改革。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表面上看,这"两多两难"问题暴露出是明显的金融问题,主要是为中小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因而既希  相似文献   

9.
论贷款质量标准吴水龙,吴孟才贷款是一种金融产品,它如同企业产品,存在一个质量问题。然而,贷款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以哪些指标来监测贷款质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这在过去不成问题的问题,到现在似乎成了亟待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郑毓 《浙江金融》2004,(8):14-15
异地金融机构贷款是指贷款银行机构与贷款企业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内,反映银行与异地企业的借贷关系。近几年来,随着股份制银行的不断发展,异地贷款业务蓬勃兴起,对经济金融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异地贷款情况,最近我们对湖州的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欠发达地区银行反映放款难,企业反映贷款难的呼声较高。笔在认真调查分析后认为,形成贷款“两难”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信贷政策取向的矛盾;三是银行内部信贷运行责权利不对称的矛盾;四是银行贷款标准较高与企业素质较低的矛盾;五是银行增加信贷投放与防范风险的矛盾;六是企业逃废债和银行维权难的矛盾;七是政、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为此,笔主要从解决上述七对矛盾入手,就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提高银行主动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和加强政银企协作、配合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贷款难和难贷款是两者相互对立和相互矛盾的关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资源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平衡,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对金融自身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近年来,部分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难问题的存在一直困扰着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削弱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却出现不少农户需要资金支持却没有及时得到支持的难贷款现象。笔者现就贷款难和难贷款情况作些调研。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金融服务组织欠缺,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融资难、贷款难的实际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进程。所以,应在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项新的金融产品,受到很多商业银行的青睐,继中国建设银行于1997年率先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来,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个人住房贷款被视为优质资产,并己成为各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产品,“零首付”、针对不同消费者推出多种还款方式可供选择和周末不休息、照常办理住房贷款等新招式“你方唱罢我登场”,惟恐得罪了客户,失掉市场份额。而实际上,不少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问题的认识还很单一,缺乏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问题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判断,业务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色彩。而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进程中,市场及政策环境都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使个人住房贷款潜伏着多种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一)创新难度较大。一是信贷产品推广难度大。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接受新事物慢等因素的制约,客户对银行卡、POS机、ATM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金融产品缺少必要的了解,很难接受并选择这种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二是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农户信用意识相对淡薄,金融支持体系不够健全,金融交易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使金融刨新进展缓慢,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和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工作面临两难等。三是先进设备运营成本高。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农民现金存取金额较小,自助银行运营成本高,安全运行得不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中普遍存在贷款“两难“现象.所谓贷款“两难“现象,一方面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不断增加,而贷款却相对萎缩,银行有钱不敢贷,有钱贷不出去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指客户生产经营中资金短缺,有贷款需求而又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的现象.贫困地区商业银行贷款“两难“现象,已成为影响银行生存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两难选择: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贷款规模限额管理中国工商银行张美林,陈林龙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专业银行将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商业银行运行模式,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专业银行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现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银行在推行...  相似文献   

18.
谭彦璇 《时代金融》2014,(8):287+293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困扰,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小微企业陷入"融不到、用不起"资金的两难之中,亟须相关金融政策的支持。本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综合评价体系,对贷款、税收、政策性拨款、创业金融四方面金融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并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的金融发展问题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牵制着整个金融体系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情况和农村贷款情况,发现其中不足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衡量金融支持经济程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再勇 《中国金融》2006,(17):44-45
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简单地把贷款增长速度作为衡量金融对经济支持程度(以下简称金融支持度)的指标甚至是惟一指标。实际上,在金融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贷款增速对金融支持度的解释能力正在下降。本文尝试以金融生态理论为基础,遴选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以客观反映金融支持度,破除“惟贷款增长论”,并编制金融指数,以增强直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