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肖 《中国广告》1999,(3):67-67
广告,为了什么?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做广告不就是为了促进销售吗?"随便问大街上的行人,也许就可以得到答案。但是,在现实的广告作业中,有不少行家里手——广告公司及广告同仁却一味地把广告押注  相似文献   

2.
最近接触了两幅颇有意味的德国广告画: 左边幅上译文为:如果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了一种新的潮流,您会做什么呢?/那么就请您拿起电话/机会不应该尾随,而是要迎面抓住。但是从何处可以得知,应该从哪里着手以及什么是有成功保障的呢?我们可以向您保证,一旦我们有了消息,将最快地传递到您手中/超前理念/  相似文献   

3.
改变,有什么不可以? 坐在陈伦洁莹(Kitty)的办公室,看看她墙上挂着的阿尔卡特OT715广告的油画,想想第一次在南京见面至今5年了,她也从miclub com再次回归广告,任Arnold Worldwide Partners亚太区创意总监。人生的改变,在你我也许是满脸唏嘘,在她,却是"改变,有什么不可以?"一如她择善固执的生活态度:永不回望。时光如斯,对于风云际变的手机市场,改变则早已从"教育使用"变成"品牌个性"。诺基亚早已不是"科技以人为本";摩托罗拉变成了"MOTO";爱立信前面加了姓氏索尼。  相似文献   

4.
环境媒体这里,那里,无处不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大观》2003,(10):66-67
哪种形状是无定形的?不能定义的形状就是无定形的。那么什么是环境媒体呢?不能定义为媒体的就是环境媒体。当然,直到它被用作媒体为止。环境媒体的问题在于。它一般包括了所有的事物,而不包括特殊的事物。但它在沟通传播上是有效的。受这种媒体的吸引而不断增加的户外广告的费用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印度环境意味着什么?有多大一部分已被开发?这种形式在印度户外广告业的前景如何?这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都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5.
曾锦程 《中国广告》2001,(10):52-57
创意是什么?"大创意"又怎么讲?怎么又冒出个小创意?不就是在"创意"前面加"大""小"两个字么,有什么好谈的?已有无数成功广告人现身说法举出无数广告案例谈如何做出大创意的秘诀,曾让人有如获至宝之感,有关"大创意"的论道在无数广告专著中一提再提,几乎所有广告人都曾梦想过能在广告生涯中玩出几个引以为豪的大创意。"小创意"能行得通吗?看一看此文,答案自然揭晓。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2003,(10):76-77
奶粉可以这样卖吗?伊利新高钙奶粉和单臂俯卧撑有什么关系?答案很简单:高钙——骨质好——有力量——单臂俯卧撑! 伊利新推出的婴幼儿奶粉有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利益点:营养均衡。很显然,这就是伊利婴幼儿奶粉在广告里要表现的东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世界上最短的路是什么?从思想到行动。在叶茂中策划公司,我们称之为从观点到实践,这就是叶茂中这厮今天要与各位分享的历程与经验。观点一:叫卖比创意更重要。不可否认,广告是环境的产物。面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还停留在叫卖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简单说,叫卖式的广告要比含蓄式的广告更容易让人接受。广告的创意性和美感问题不须讨论,问题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停留在审美的的初级阶段,不信去看看大多数人的家庭装修就可以明白。更有一个数据很惊人:中国有4.5亿人  相似文献   

8.
本月头条     
《中国广告》2015,(2):18
揭短营销揭短营销近日风起于家电业,格力与小米的隔空喊话,苏宁联合6大品牌向格力下战书,京东与阿里巴巴CEO马云的一番你来我往不见面的舌战,真是让我们目不暇接什么时候,企业也开始纷纷以出味搏版位?这不是分明是明星的活吗?什么时候,企业开始以耍嘴皮子争眼球?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公关人的神经真的是要越绷越紧了。  相似文献   

9.
招商者如此之多,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铺天盖地都是招商广告,而成功者却是如此之少,你有什么办法让你的“应招者”从人头措动中一眼就认出你来?你有什么招数让他们对你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丹 《成功营销》2013,(10):I0018-I0019
什么样的广告可以成为流行?50美元的预算怎么做营销?这一切的答案都在STEPPS原则中。你是否看过并分享过鸟叔《江南Style》的视频?是否曾进入过一家陌生的餐馆,仅仅因为里面顾客爆满、看似很有人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已经有了理解病毒式传播概念的基础。什么东西可以变得流行?为什么?在沃顿商学院市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广告效应?相信对于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广告专家这样形容广告效应:广告的作用就像一团雾,在不知觉间渗透到受众的印象中,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若隐若现但又永久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在人们决定购买行为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九派 《中国广告》2004,(8):150-151
眼看到了年底,又是做明年广告预算的时候了,广告预算做得好不好,比广告片拍得好不好更重要,毕竟80%以上的钱是在投放上,弄得不好,很多钱就浪费了,所以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广告预算,预算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广告的效果和企业市场的好坏,也就决定着企业的业绩。但广告预算是越来越难做了,媒体不断地膨胀,数量在膨胀,连电梯口、公交车和厕所里都有媒体了,版面也在加厚,效果似乎在不断下降,消费者也越来越眼花缭乱。有什么方法是有效的呢?还有什么新的方法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广告费打水漂呢? 我没有答案,但也许那些最成功的企业有答案,比如宝洁、联合利华、蒙牛、或者那些最一流的专家,比如各个项尖广告公司的总监们,象叶茂中那样的专家们,或者在消费者和媒介方面有十年专业经验的研究专家们……呵,你说得倒轻巧啊,把那么多高手请到企业要多少钱啊?当然,能够听到人家的经验,可以给自己的企业省很多钱,省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因此要是花上个一万两万也许值得,可是,再说了,人家会来吗? 会的呀!他们都到北京来了,在第三十九届世界广告大会的前夕,顶尖高手们都来了——  相似文献   

13.
高锦民 《中国广告》2004,(10):163-164
广告:向左走?向右走? 广告要有准确的目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运作广告时,在一个广告动作背后看不到策略的支持,它们只有一个遥远而空泛的目的就是卖产品。但卖产品的过程中,在与消费者沟通上也没能建立起沟通的共鸣点,没有明确的目的,茫然而为之。另一种情况是,不能很好地整合广告资源,没有很好的品牌规划和实施策略,不知道什么时候以积累品牌为主,什么时候以销售产品为  相似文献   

14.
夏洪波 《中国广告》2008,(10):147-147
2008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我一直在思考,2008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即将到来的2009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08,我想应该是"新高度"。2008年,我们的国家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也更具凝聚力的崭新面貌。2008年,我们的企业品  相似文献   

15.
<正> 广告一定是用钱砸出来的吗?不尽然。用钱砸广告,那是有钱企业的闲情逸致。没钱也能做广告,那才叫本事。这年头,没钱可以办大事,没脑筋可是什么也办不成。做广告就是如此。有钱的人,胡乱花钱做广告。广告费浪费了一半,还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没钱的人,只要肯动脑筋,广告照样做得满世界都是。产品卖不动,怎么办?第一招是做广告,第二招是降价。这样的招数不用学,几乎是人的本能,娘胎里就带出来了。只要脑子不缺根筋,大概没有想不到的。一些学营销的学生看到产品卖不动,心里直犯嘀咕:怎么不到央视做广告?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翻开一些报纸和刊物,面对众多的各类招商加盟广告,有心的人们就会发现,真正高质量有创意的招商广告少而又少,不少从事连锁加盟的企业经营者也感到困惑:花了大把的银子,在主流媒体上发布了招商广告,却没赶到什么效果,连咨询电话也没几个,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肯花时间观察该类型大量招商广告和对广告行业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连锁加盟行业招商广告发布的四大弊端: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是6年前,本刊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品牌营销的专辑,题目就叫"品牌,你到底要什么?"。在市场环境、传播环境与消费群都产生巨变的今天,品牌在营销传播上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对于广告服务有什么新的要求?本期专辑《品牌,你现在要什么?》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洞察品牌主在数字环境下真正的传播需求。这些需求的揭示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广告传播的新的市场规则。纵观不长的的中外广告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市场规则的变革都会导致一大批强势公司的衰落,同时,促使另一批公司崛起,成为新的强势公司。举例来说,传统的品牌内容集中于产品与营销,而广告公司更热衷于推荐有效的强  相似文献   

18.
大雨 《中国广告》2002,(2):80-82
创意领土的扩张"唉,负面效应太大了吧?""把我们的产品想得那么坏怎么可以啊?""嘿,去坎城参加评奖还差不多,客户可能会不同意的。"既然在坎城可以行得通,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就不行了呢?既然也许能够得奖,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能执行它呢?被我们拒之门外的否定性诉求作品为什么可以在坎城和纽约广告节上轻易地获得大奖?每当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广告界会说:因为在美国所以就可以,但在我们这里,客户怎么可能接受呢?我们好像总是对否定性的诉求有出于本能的排斥。坐在奶奶腿上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每当听到这种故事它的结局总是  相似文献   

19.
<正> 如果你经常出入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大卖场,也许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只要你在本店购物满30元,再加15元即可换取价值68元的××牌冬虫夏草一瓶。一个不知名的产品就利用这种营销模式创造了单店日销售1万元以上的业绩,也许你还不知道这个冬虫夏草是什么牌子的,但你说不准就喝过。市场上的冬虫夏草产品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牌冬虫夏草却卖15元,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玄机呢?15元,企业有没有钱挣?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已经25年了,这25年的改革史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模着石头过河,还有就是比较和学习。我们学习过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但更多的是向美国学习。但是,你一定有想知道而又不敢问的问题,就像王歧山曾经问过的那样: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自己有什么?我们准备丢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