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产业集群突破生命周期拐点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法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是确保区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从综合竞争力角度考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可分成孕育、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运行特征。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曲线存在三个拐点,其中两个为重要拐点:一是出现于成长阶段与成熟阶段之间的巩固点;二是出现于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之间的控制点。产业集群突破拐点使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是加强技术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
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匹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依靠联系网络,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地方政府的支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对政府政策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求政府采取不同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旨在研究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应具备相匹配的行为,以期为地方政府在各时期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决策提供一种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嵌入型产业集群根植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表明,并不是所有集群都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力,企业集群会由于外界和内部的力量,丧失其竞争地位,走向衰败。因此,如何保持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延长企业集群生命周期,就成为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引起产业集群衰退乃至消亡的原因高度重视,在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蓬勃期的现在,防患于未然,规避风险,使这种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能尽可能延长其生命周期,保持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建立一般产业集群演变的动力机制模型,分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演化的两种基本力量——地方政府和市场,揭示产业集群动力失衡的表现及其消极影响。然后,结合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定位地方政府和市场在新能源产业集群不同阶段升级过程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并指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治理应由地方政府的"一元化"治理模式转型为由地方政府、地方网络、企业和全球价值链等主体组成的"多元化"治理模式。最后,以江苏省风电产业集群为例,对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小剑 《新财经》2006,(9):91-91
产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体现不同的特征。总的来说,分为起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时期。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根据产业形势变化和中央政策变化,给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准确把脉,同时提高自身服务管理水平和招  相似文献   

6.
李学鑫 《改革与战略》2012,28(1):154-157
文章通过对石佛寺玉雕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因素与动力分析,发现农区技术工艺传承与厚重文化氛围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有关政府的适时介入、引导和强化非常必要;农区特有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社会资本,对集群早期的农户间模仿与地方知识系统的构建尤为重要;市场—集聚—市场的因果累积循环,以及集群与外界知识交流管道的不断拓展,推动着集群的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入手,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大连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从企业和政府的职能转变、技术创新、完善服务等角度出发提出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突破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拐点,为产业集群注入新的生命力,确保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策略,进而确保区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通过大连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为例,进行实证性研究,为其他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产业集群日渐成为产业竞争的主要形式,重庆市已初步形成了笔记本电脑、软件等IT产业集群。本文从集群生命周期、成长模式和成长动力三个方面对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给出了提升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区域,正迅速成长起许多表现出高度集聚特征、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建设的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我国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所辖区域内培育和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园区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有效载体。然而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因其深深植根于当地,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具有不可复制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就业拓展.该文以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牡丹画”创意产业集群为例,深入探讨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就业创造效应的机理及面临的障碍,提出政府需适时介入,从规范市场竞争、拓展销售市场、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挥更大的就业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1.
陈晓峰 《乡镇经济》2008,24(3):56-59
产业集群现象与正在实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互为交融、互促共进的强关联性。大量研究表明集聚式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新模式的实质是通过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实现要素的空间集聚,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的集聚。文章从.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与耦合入手,立足于南通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两者互动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存量规划发展背景下,苏州大力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全面重塑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空间格局。镇村工业集中区是苏州早年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集聚着大量低效工业用地,是产业空间重塑的重点区域。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法,剖析苏州市镇村工业集中区的现状及存量盘活转型升级实践路径,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提炼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苏州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李金华 《改革》2020,(3):98-110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运用全国6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单位和47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现了不同地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特色;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布局依托了地区产业发展优势,满足了协调发展要求;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各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拥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重要细分行业还缺乏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未来,应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连片发展,促进建成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集聚区;促进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的深度分工协作,增强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极大地推进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文章基于民族地区的产业现状,明确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通过分析民族地区政府介入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合理定位,即规划者、服务者和监督者,并提出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作用中应注意民族自治地区的特点、民族自治权的使用以及政府适度作为。  相似文献   

15.
陈桃 《特区经济》2008,228(1):202-203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以产业集群为理论发展专业特色镇应是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缩小与东部差距的出路;另外,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不能再走传统的先发展再治理的道路,而应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由此,提出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以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型专业镇。  相似文献   

16.
曾海艳 《特区经济》2007,216(1):130-132
事实与理论证明,农村小企业集群发展是缓解“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但是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在培育和发展农村小企业集群方面必须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根据西部地区现实情况,以企业集群视角,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产业选择与定位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s of rural industry by examining its historical performance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 industrial activity has shifted from the rural to the urban areas, but the shift has been much more dramatic in Korea than in Taiwan, and (ii) rural industry in the forms of secondary activity and non-factory production has declined while medium- and large-sized rural factories have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e paper then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and for the differences in rural industrial growth in the two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李玉玲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61-63
产业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文章分析了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促进欠发达地区城镇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腾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林高瑞 《特区经济》2011,(6):235-236
产业集群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新路,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近几年,产业集群在欠发达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总体还处于初始阶段。如何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摆在欠发达地区面前的战略问题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As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accelerate, social equity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is. This study uses the data of urban clusters from 2010 to 2019 and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clusters an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luster polycentricity can reduce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polycentricity in morphology, the smaller the gap.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U” shaped, indicating the need for rational planning of urban polycentric development patterns rather than simple expansion. In addition, the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clusters can reduce regional disparities by promoting factor mobi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owever, this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 balanced approach to urban development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regional disparities and issues of social equ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