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一个人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都会表现在他的外在礼仪形象上。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职校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年初,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作出明确规定。2014年2月江苏已制定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对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提出分阶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目标。在具体内容上,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知礼仪、不用礼仪、不讲礼仪等突出问题强调抓好“八礼四仪”。江苏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由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等诸多因素,导致当前的职校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笔者认为在职校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近年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将礼仪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礼仪培训,推出礼仪情景剧比赛,进行“绅士淑女”评选……,培养了一批知书达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贺国庆 《发展》2010,(12):95-96
文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文明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和行为规范,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认识讲究文明礼仪的内涵,讲究文明礼仪,遵从文明礼仪规范,能够更有效地展现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怡然 《中国西部》2011,(4):114-115
据《京华时报》1月22日报道,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至高中阶段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做出了规定,其中,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要掌握各种场合的自我介绍、各种场合握手、演讲和辩论的礼仪要求等,还要掌握基本涉外礼仪。  相似文献   

4.
社会交往离不开礼仪,医疗服务中更是离不开礼仪,文明礼仪的医疗服务既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医患沟通和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5.
“八礼四仪”教育是江苏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八礼四仪”教育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  相似文献   

6.
张磊 《魅力中国》2009,(11):34-35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在当今时代,文明礼仪体现出了它独特的内涵。但却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忽视了对青少年文明礼仪的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讲文明、懂礼仪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是时代的呼唤,加强公民礼仪教育是时代赋予的新内容。加强当代公民的文明礼仪教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中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达 《东北之窗》2014,(11):39-39
正5月19日,第十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大连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东盟礼仪大赛以"弘扬东方礼仪、促进国际交流、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宗旨,以"传承礼智信,弘扬真善美,演绎东方韵,放飞中国梦"为活动主题,期冀引领礼仪文化教育深入到群众生活,倡导文明礼仪之风,实现全民"知书达礼"的美好愿景。本次大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共青团大连市委联合主办,支持单位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由大连国韵十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西俪人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学生联盟全程承办。  相似文献   

9.
胡静  ;Candy 《中国西部》2014,(42):90-92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但不知何为礼仪之邦。” 子:“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两干五百年前,孔子就告诉其学生和后人,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美丽中国”这一提法甫一出炉,便赢得各方关注,我们认为,“和谐”是“美丽中国”的根本要义,其内涵不仅是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家园,更应该关注人的美好心灵、高尚情操、文明礼仪形成,体现在人的精神家同构建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探索高校增强中国礼仪文化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有利于高校形成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中国优秀礼仪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承,有利于大学生的中国礼仪文化素养的养成。中国礼仪文化教育要与中国道德教育相结合,要重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教育,要融入高校课堂教育全过程,要与中国重要节日、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人生中重要典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汪柯妤 《魅力中国》2010,(3):290-291
论文对我国的婚礼服饰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从明朝的凤冠霞帔,以及清朝满汉融合、洋为中用为主题,探讨了我国的礼仪文化以及民族特性.感受了蕴含在我中华民族内部的优秀品质,以及几千年来我国深刻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3.
我写这本书,可能会惹恼很多人,我起诉、投诉的那些人、那些地方也可能会来找我的麻烦。我的朋友都劝我委婉一些,结合现实,不要惹火上身。但我告诉他们,这是爸爸的style(风格)。也是我的style,既然说一件事,就一定不能含含糊糊,欲语还休,否则我宁愿不说! 大家从书中可以看到我披露打官司的真实内幕,讲诉投诉维权背后的故事,剖析中国人的礼仪和文明,同时可以从中看到我爱真理、爱生活、爱时尚的一面。期望这本书能帮助大家在维权时增加一些智慧、方法、勇气和信心,也期望中国在各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成为真正的文明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14.
刘珺  王荔 《黑河学刊》2004,(1):111-113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老养老的习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制订推行了官吏致仕等许多尊老养老的礼仪制度。重新了解这些习俗和礼仪制度,对我们今天做好敬老养老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鸾靓 《魅力中国》2013,(25):195-195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因此最重礼节、礼貌,修养。在大力提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通过查找相关知识,本文着重于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招标》2005,(2M):73-73
1月7日,主题为“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的首都青少年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北京景山学校启动,这一实践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共同主办。来自全市大中小学校近900名学生代表参加。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出席并讲话。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等领导在仪式上向学生代表赠送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读本》、《新童谣》等书籍。  相似文献   

17.
马欢琪 《魅力中国》2010,(32):250-250
在概述了国际礼仪的含义、特征及其与中华礼仪的渊源的基础上,试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对礼仪的国际化进行思考,并给出一些建议,望能引起学界和汉语国际教师的关注,从而使国际化礼仪为我国国际交往服务,为汉语国际推广服务,并将国际化礼仪的作用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武汉市"4.4"案的分析,指出文明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离礼仪有多远.离成功就有多远。在幼儿园对教师、对家长、对幼儿全方位实施礼仪教育.可以将精神文化内化于我们的心灵中.外显于我们的行动中.可以内修教师素质,外树园所形象.可以切实提升园所核心竞争力.是幼儿园长远发展的大计。因此,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针对幼儿园礼仪文化建设进行了潜心研究.现将取得的点滴经验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20.
刘夏  刘美美 《中国西部》2011,(16):99-100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最强的,但在成长阶段稍不留意也很容易沾上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讲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