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悦芳 《金融博览》2011,(23):34-35
信用评级制度诞生100多年来,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制度性保障。信用评级制度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众所周知,信用评级制度如果运用得好,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经济政策逐渐走向开放,WTO文书开始生效,中小银行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资产规模和网点机构不及工农中建,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方面,又无法与外资银行比拟,不良的信用环境和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阻碍了中小银行的发展。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市场“的补充作用”又在05年首次得到了肯定,这无疑给中小商业银行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角度,对中小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寻找能够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应对挑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董悦芳 《金融博览》2011,(12):34-35
信用评级制度诞生100多年来,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制度性保障。信用评级制度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众所周知,信用评级制度如果运用得好,将对商业银行的顺利发展和风险规避起到保障,反之,如果运用  相似文献   

5.
张峻  刘健 《金融论坛》2006,(4):27-31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6.
从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质量、发展方向、产权结构等内部因素和地方政府对银行控制权的偏好、市场约束、法律制度约束等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并以广东发展银行与佛山市商业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另外,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过程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中提出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也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一种途经。  相似文献   

7.
杨珂 《武汉金融》2001,(2):45-48
中小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但在其进一步成长的过程中,却受到了先天不足、后天失宠的制约。中小商业银行确实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因此政府和央行应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商业银行自身更要积极探索适合其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国内市场和法律体制不断健全、商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从国际贸易业务衍化而来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逐渐得到青睐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随着国内市场和法律体制不断健全、商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从国际贸易业务衍化而来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逐渐得到青睐,业务量增长迅猛,在中小企  相似文献   

9.
梅明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3):45-51,63
本文结合信用衍生产品与保证、保险以及银行风险参贷业务的比较,细致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缓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有必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本文还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如何合理参照适用ISDA制定的标准文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信用意识不强、担保难、财务管理水平低等原因,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应通过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的风险及信用评价体系、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等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明 《中国金融》2005,(13):28-29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大批中小商业银行先后成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8家农村商业银行和33家农村合作银行。中小商业银行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目标,对推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小商业银行也不断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王倩 《新疆金融》2004,(4):41-42
个人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主要形式,在西方,个人贷款业务量普遍占其资产业务总量的30-50%,有些中小商业银行甚至达到60-70%。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涉足个人贷款,但由于受到经济和金融结构不甚合理,相对社会信用环境缺位、内外部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个人贷款的发展质量不高。因而,整塑社会信用环境,加强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对个人贷款的发展而言不无必要。  相似文献   

13.
信用需要“三驾齐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式启动对居民个人的信用贷款,信用贷款更广泛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早已把零售业务的重点放到信用贷款上,但在我国这还是新生事物,我们也惊喜地看到,神洲大地正吹起“信用之风”。个人信用、法律、网络成为维持信用体系运行的“三驾马车”,三相辅相成,相互结合。个人信用是核心,法律是保障,电子网络是载体。  相似文献   

14.
张正勤 《新金融》2008,(11):55-58
本文在回顾欧美及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在信息经济学的视角下,基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解困问题,探讨中小商业银行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在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特有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风险,而当前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流动性风险突出。为此,如何从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建立针对性强、灵活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预警机制,进行适发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中小商业银行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银行竞争的退出机制,银行破产曾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金融的正常运行。为此,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成为银行业健康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着存款保险、信息披露、破产预防、破产域外效力、破产责任等几方面的结构性缺陷。并且,现行处理银行危机的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以行政手段替代法律法规不仅不能消除系统风险,而且扭曲了市场机制;用国家信用为银行信用担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破坏了竞争规则。因此,当前行之有效的解决银行破产理论和实际障碍的方法是单独制定一部《商业银行破产法》。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的法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具有规模大、风险高且对社会经济影响重大特殊性,其信息披露划否合理及能否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的质量及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加强银行业的信息公开披露,也是目前国际银行监管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本试从法律透视的角度,探讨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是上市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并结合国际银行监管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消费信贷需求的扩大,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迫切要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这是推进社会文明、强化信用意识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需要。我国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操作模式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机,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意识形态的定型,这种信用危机将逐步得到改善。但良好的信用基础需要制度的约束,因而亟须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信用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以推  相似文献   

19.
陈进忠 《银行家》2005,(6):61-63
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的基础上,中小商业银行才可能更大范围地进入中小企业信贷领域,否则可能将中小商业银行引向绝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中小规模的商业银行采纳信用评分系统用以评估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经验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券信用交易是通过一个制度化的“弥补”差额机制,将实际的货币或者证券扩大,形成信用交易体系下的证券供给与需求的新的均衡,并进而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及监管机构的风险与收益产生影响。要解决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高投机性和政策市的困境,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必要引进证券信用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