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随着苏北地区被确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区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苏北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首先概括阐述了苏北地区经济的特征,其次分析苏北地区高等教育现状,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培养环节等方面对苏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揭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既是苏北地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稳中有进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结构性矛盾、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治本之策。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来看,苏北地区具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但同时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方面累积的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因此苏北地区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增强发展动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新的创新平台上。  相似文献   

3.
苏南、苏北工资水平区域存在差距,差距从逐年拉大发展到逐年缩小,但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缩小或消除差距,不仅要缩小区域经济的差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注重苏北地区的科技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等。  相似文献   

4.
王桂涛  曲颂  温亚利 《价值工程》2010,29(28):20-22
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照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划分方法,利用偏离-份额法研究了各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将13个地级市州划分为三类:产业结构推动效用显著的地区、结构推动效用不明显的地区和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地区,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红阳  杜丹 《物流技术》2012,(23):271-273,322
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在0.25、0.5和0.75这三个分位数上对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尽管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但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在产业结构较高的地区体现的最为显著,其次是产业结构较低的地区。而对于产业结构适中的地区,物流产业结构的发展将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6.
苏南苏北产业合作的空间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苏南苏北两地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这不仅说明促进苏南苏北两地经济协调发展十分迫切,而且也为两地产业合作、互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建江苏共同市场,推动产业的地区转移,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结构,是江苏产业经济提高协调发展水平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在0.25、0.5和0.75这三个分位数上对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尽管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但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在产业结构较高的地区体现的最为显著,其次是产业结构较低的地区.而对于产业结构适中的地区,物流产业结构的发展将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5):91-93
通过对苏北各地果蔬生产、流通、配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苏北果蔬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及问题,并优化苏北地区原有的果蔬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以联合优化为主,借助电商平台运作的模式连接供体与消费者,从而解决配送流通环节过多、信息化程度低、损耗率高以及成本过高,服务水平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素。在连云港市提出“十四五”要在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背景之下,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区来增强连云港市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人才集聚力,以推动连云港市乃至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通过多元统计评价因子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11~2019年连云港市人才集聚效应,并由此提出吸引人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南、苏北是江苏省在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水平等方面有显著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大区域,如何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确定它们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是江苏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目的我们研制了1985年地区间(苏南—苏北)投入产出模型。一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是用来研究区域之间横向经济联系的一种工具,模型有多种形式。江苏省地区间(苏南—苏北)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了地区间列系数模型。研制地区间列系数模型需要两部分数据。第一部分是各地区每个部门把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魏寿邦 《价值工程》2010,29(28):29-31
本文基于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着眼于持续发展青海涉外经济的当前需要,立足青海省情,就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对涉外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全省涉外经济发展确实具有带动作用,样本区间内估测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涉外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对涉外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与产业政策的调整及涉外经济制度的变迁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影响一个地区产业调整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够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合理化,并能催生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部门。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能够不断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集约化演进,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曾经的世界城市,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从煤炭及钢铁制造中心转变为以传统工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综合经济区。在转型过程中鲁尔区先后采用了再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自身基础,采取了合理选择新的主导产业、体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虽然鲁尔区在政府和体制环境等方面与中国的城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其转型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旭  史雪雷 《物流科技》2010,33(4):127-131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要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全面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必经之路。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劳动力基本情况。分析了无锡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以及三个产业不同时期的就业吸纳弹性。并进一步分析无锡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和特点,提出了优化产业内行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了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型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来看,宏观经济周期是反映整体经济波动的经济变量,而中观的产业结构又是构成宏观经济的重要载体,因此,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文章选取1952-2011年的我国GDP和产业结构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VAR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和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同样,经济周期波动也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广西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广西财政收入有着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Improv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achiev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mong citie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86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6, this study adopts the global reference super efficiency slack-based measure model considering undesirable output to measure China's urban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spatial lag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vancement and rationalization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he impacts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distortion of resource dependence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ry one-unit increase in the advance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lead to a 0.0741 unit increase in ecological efficiency, but the high dependence on natural resources will inhibit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vancement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such an inhibiting effect will weake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moreover,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not significant, nor is it affected by the natural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ereby propos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gree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t pres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vancement on improving ecological efficiency, actively break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restricting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reduce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resource industries, improve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ive to transform resource-intensive industries to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green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玉泉  孙庆兰 《价值工程》2011,30(10):143-144
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碳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向低碳发展转型中,存在着产业层次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等结构方面的障碍。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建立碳交易机制与征收碳税等措施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广西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广西财政收入有着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