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30地     
程涛  鲁菲 《中国企业家》2008,(20):133-135
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中国的对外开放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源地和实践地,这里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物业管理协会,颁布了第一部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造就了第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每一次创新、飞跃和变革都由此而生。在承载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起、规范、垄断、角逐,一种新的物业管理模式再次引起震惊……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创立3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诞生30周年。作为内地的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的首任负责人,公司的成立及早期运作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的成立背景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同时掀开了深圳特区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邓喆 《中国物业管理》2005,(6):i005-i006
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源地和实践地,这里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物业管理协会,颁布了第一部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造就了第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每一次创新、飞跃和变革都由此而生。在承载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起、规范、垄断、角逐,一种新的物业管理模式再次引起震惊……  相似文献   

5.
海南庆祝建省办特区五周年 4月13日,海南各界群众代表隆重集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五周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宝贵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中国内地企业近年来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应对高成本、短交货期和苛刻的质量要求,以求得自身的生存.最近几年来,内地和香港的企业推行的六西格玛,可以说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不同.评价企业的现状是实施六西格玛的重要环节,一旦明确了企业的现状,就可以明确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中央决心在尽短期内使它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为此中央和海南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实施特殊政策,吸引国内尤其是国外投资者来海南开发和建设各项事业.以基本建设为主的近期“海南热”正在形成,适应这一形势发展需要,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中国基建优化咨询公司在国家有关部门及海南政府支持下,在海南创建了海南基建  相似文献   

8.
这期两篇稿子说的都是"窝"的问题。"中国人在捷克"——是中国人"挪窝"的境况。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这话过时了。有同学到美国经十年苦学现任美一名牌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专授美国对外政策课程。每授第一课,他都面对美国学生自豪地讲到——为什么中国人能教你?"外国企业的特色管理"——是教中国企业怎样做"窝"。你的下属能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吗?你是否锯掉了自己的椅背,兢兢业业地进行着"走动管理"?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26日,是深圳等最早一批中国经济特区30岁的“生日”。在这“三十而立”的节点关口上,记者专访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多位学者,对中国经济特区中发展最为成功、在国内外最为知名、甚至被誉为“中国模式”标志之一的深圳特区“把脉问症”,深入了解这个城市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尝试寻找突破“特区困局”的道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4):146-147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获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绩,企业海外业务得到迅速拓展。自201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市场,国内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到东盟投资兴办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生产、贸易、服务的国际化进程,这些企业要想拓宽国际发展空间、占据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制高点,就必须有大量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型产业工人作为支撑,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成为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项目设计,以期探索出一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自美国登陆中国之后,便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视。其势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广袤的企业大地上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经过近20年的学习、借鉴、探索和创造,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先进典型。来自国内外的日益增多的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着同样一个真理: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在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草开放的迎春花最先绽放在春江水暖的南方特区.那是三十多年前的第一次创业大潮.一批批热血青年怀揣创业的激情和梦想纷纷涌入特区。一时间,“经济特区”成为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最热词汇.随着特区政策的深度开放、资源的快速集聚.在创业者们不断创新的摸索前进中.经济特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内地物业管理行业,吴建社算得上是个"老人"了。早在1989年,吴建社创办海南珠江物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并编著了国内首部物业管理专著——《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成为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启蒙作品之一。20多年来,吴建社还曾多次赴美国、西欧、香  相似文献   

14.
<正>在资源为王的今天,内地企业在海外频频向矿产资源大肆出手。10月11日,在港上市的内地特钢行业龙头——中国镍资源宣布了一项收购计划,拟斥资20.67亿港元收购位于印度尼西亚矿业公司  相似文献   

15.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20多年以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其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文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背景,在分析国际旅游岛与东盟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如何充分发挥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利用物流来与东盟贸易共同发展,提出了制约海南国际旅游岛与东盟贸易的一些因素及发展国际旅游岛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东盟)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10多年来,一大批地产商以一种炫目的速度实现了财富的惊人积累。但作为房地产行业教父级人物,王石对于中国企业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刊2005年9月号关注的“一代人”中,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15年前,中国房地产还处于萌芽之后的冲动时期,王石率领的万科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内地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此后几年,成为中国地产界第一品牌。15年后,万科再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年报——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39.5亿元,或许,数年以后,万科还会成为内地首个销售收入过1000亿的地产企业,相信也不会太让人意外。有人说,万科…  相似文献   

17.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6,(15):63-64
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商务部派出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对绿城等经济特区进行了考察。俄罗斯经济特区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怎样的机会?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经济特区有什么潜在风险?俄罗斯的特区建设对于中国的经济特区来说有无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此次考察团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7,(15):2-2
<正>过去的20多年,因为有了中国经济特区的构想、建立、发展,才使中国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特区这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创造各种奇迹的同时,还成就了无数企业的成长与成功。它们可谓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引擎。2007年6月9日,继深圳、浦东、滨海成立改革试验区之后,西部的成都和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新特区"。  相似文献   

19.
颜小英 《企业经济》2005,(12):81-82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了更好地对外交流,参与国际竞争,国内一些大企业逐步意识到企业翻译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翻译机构。但企业翻译在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6%的中小企业中,特别是内地中小企业里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阐述企业翻译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企业翻译在内地未收到足够重视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10年前,海南曾经是淘金者的乐园,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怀着发财的梦想,在这里买地皮、炒楼花,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并最终破灭,海南经济一度趋于崩溃的边缘.如今,海南房地产市场又开始升温了,香港新世界集团在海口投资60个亿开发26万平方米的高档公寓项目.三亚和海口的商品房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平方米单价大约上涨了400元-600元.当年曾撤离海南的国内房地产商冯仑、潘石屹又兴致勃勃地赶回海南拿地.海南房地产业仿佛走入一个“景气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