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制造"这一品牌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与之相伴的是,世界范围内各种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而在国内,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价格上涨、出口政策变化等因素也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国内外的不利因素使"中国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发展困境,以期对中国制造业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越来越被追捧,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为全世界制造低价产品,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大国寡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的是一条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依托的制造模式。中国的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26.8%,低廉的劳动力支撑了一个制造大国,使中国成为了为全世界做代工的世界工厂。这种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按可比价格计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凸显三大软肋。以企业为主体,本文提出了品牌建设的三个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一".从产值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然而,"中国制造"的附加值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2011年《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美国有73家工业企业上榜,而中国大陆仅有6家.因此,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世界制造",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小红 《商场现代化》2006,(7Z):113-113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凸显三大软肋。以企业为主体,本文提出了品牌建设的三个路弪依赖。  相似文献   

7.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高铁市场几十年来一直是欧洲、日本和北美的公司呼风唤雨,中国高铁这几年的发展被称为"正改变着全球铁路市场的版图",中国高铁还成为"中国制造"从低端走向高端的一个标志.23日的温州动车相撞似乎瞬间制造了"中国制造被打回原形"的幻觉.别忘了,"多难兴邦"!中国人就是中国人,中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是一次事故就能够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显然,中国现在已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在很多领域,就产量而言,中国都名列世界第一,但它还不是制造强国。“中国造”与“美国造”、“欧洲造”在结构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中国制造企业目前大多还处于“橄榄型”,即企业发展沿着技术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的结构无限膨胀,并将核心放在生产上(例如,格兰仕就反复宣称,要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机床工业现状 1.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产值世界第四,但单位产值的能耗和物耗第一,比发达国家高4~10倍。进入WTO后,在中国生产制造自己的全部和部分产品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战略,这使我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的时期,19世纪以来制造大国必然成为经济强国的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中国制造业面临两种前途: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依赖外资和技术)和世界制造基地,全球制造的伙伴(利用外资和掌握技术)。毫无疑问,后者将给我国劳动力就业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更大的机遇,同时还有助于迅速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从打工伙计变成为合作伙伴,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和创新知识的传播。然而,尽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制造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中国目前只是非创新产品制造大国,仅靠劳动力、价格、资源和非竞争性的比较优势,在低端产品上占有世界一席之地。中国的服务业仍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企业仍在从事“微笑曲线”里附加值最低端的生产,中国人干的大多是“卖苦力活”。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期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十二五时期面临着诸多的经济挑战,首先是能否像日本和韩国那样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在美国的限制和干扰下,跨越这个门槛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次我国的经济总量从现在的世界第二达到世界第一也面临着许多的竞争对手。我们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危机之后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用消费带来升级,但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个市场,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价值显然是中国价格的衍生品。就是说在世界经济中先有中国价格,然后现在才会有人提出中国价值。中国崛起是跟中国价格有莫大的关系,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密集的工业化进程,在世界上中国被看作是制造业大国,一个广泛的说法,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种密集型的工业化,这种加工业的崛起。是中国人极大地利用了成本的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造就了这样一个崛起过程。所以在全球很多产品的类别中,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是世界第一,其实是把很多产品的价格拉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以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中国制造"制而不智、大而不强的尴尬.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制造"和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正遭遇不同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研究"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中国制造要成为标准规则的技术制造,成为世界智造中心之一,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荆平 《大经贸》2007,(10):3-3
从红极一时的"日本制造"到席卷世界的"中国制造",世界文明在进步中不断转换着热点,而我们身处其中的珠三角,在上世纪90年代后,就成为了这场工业转移大戏的不二主角。2007年,在广东制造、中国制造的这个"多事之秋",似乎正在成为一道门槛,一个被逼向转折的关口。  相似文献   

17.
梁玉真 《中国商论》2018,(29):183-184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把作为国家国力基础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的制造业发展起来。随着我国持之以恒的人才投入和国力支持,到当前的时间,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很多工业品的产量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甚至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总体产量之和还要多。可是我国的制造业虽然很多都已然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可是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怪圈里。我国的制造业具有的技术还一直相对落后、制造业产能过剩、制造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较低、我国的劳动力工资处于快速上涨的阶段、制造业的利润持续走低、我国的制造业依然处于国际上的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很多问题。我国的制造行业当前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发展到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去,"中国制造2025"正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进行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从2005年开始,全球范围内将取消纺织品配额制,面对全球纺织业“无配额时代”的来临,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活跃的纺机市场,正面临着德国、日本等纺机制造大国的强势出击。  相似文献   

19.
"贫困化增长"这一理论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经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年间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贫困化增长"的挑战。如何避免"贫困化增长",从贸易大国转型为贸易强国,已然成为中国时下最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坚实的产业作为支撑,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和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