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Shibor已经是短期市场的指标性利率,但还不是银行间中长期拆借的基础,文章在借鉴美国、香港等市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Shibor作为交易定价的核心,结合产品创新和套利机制安排,构建市场整体收益率曲线,并通过该体系具有的自我校正和共同约束功能,来提高中长端Shibor报价的真实性和可交易性,并推动金融产品定价基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市场》2008,(6):23-23
近年来,以Shibor为基准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和制度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一方面,银行间市场各种资金融通交易均开始以Shibor为基准进行定价,基于Shibor的利率衍生产品也陆续推出。另一方面,2007年7月《同业拆借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同业拆借市场基础法规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自今年1月正式推出Shibor以来,其基准性逐步加强,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放大,随着Shibor报价的逐步完善及越来越多的市场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开展利率定价,Shibor与各市场产品的利率比价关系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目前,Shibor与拆借、回购利率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利差基本稳定,基本可以反映目前市场真实的资金价格。Shibor收益率曲线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地位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Shibor作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础条件和机制建设内容,将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概括了Shibor的总体市场表现,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筛选确定对3个月Shibor定价有显著影响的相关利率,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探讨这些金融产品利率对3个月Shibor定价的影响和传导途径,并就进一步加强Shibor基准性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Shibor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一年多以来,报价质量不断提高,Shibor的利率基准作用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完善Shibor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文章建议,要不断提高Shibor报价权威性及代表性,扩大Shibor在客户市场定价基准的影响力,Shibor建设应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并不断完善拆借交易的信用基础。  相似文献   

6.
Shibor已经成为利率互换交易重要的基准利率,且其基准性的确立和以其为基准的互换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国当前以Shibor为基准的互换交易印证Shibor已经具有一定的基准性;同时,以Shibor为基准互换市场的发展也依赖于Shibor基准性的培育。展望未来,应继续增强其基准性,明确Shibor定价中各因素的风险权重,以促进利率互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2010年底以来,Shibor利率持续走高,国内Shibor—OiS差水平显著放大,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引起Shibor利率走高的因素,探讨了当前Shibor浮息债价值水平与配置机会,并以3个月Shibor为考察指标实证分析了Shibor定价的参考因素。针对Shibor基准利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增强Shibor利率可交易性、逐步建立基于Shibor基准的统一定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分析了票据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的重要意义,认为它有利于扩展和验证Shibor的基准性、有利于规范票据产品定价、有利于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而探讨了交通银行在票据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认为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在票据市场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势必会不断提高,交通银行会继续在票据市场加大Shibor的运用力度,巩固Shibor的市场基准地位。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别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存贷款市场、资金拆人和拆出格局变化以及利率互换市场五个方面分析了各个市场对Shibor报价的影响,认为Shibor利率在不同的市场上的表现并非一致,其基准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这种情况也是我国利率体系二元化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文章认为应提高Shibor中长端的拆借交易量,增强其交易的真实性;扩大Shibor基准的资产量和交易量,从而提高Shibor的基准性,进而进一步完善Shibor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Shibor运行3年多来在基准性建设上所取得的进展,指出现阶段完善Shibor的关键在于提高中长端Shibor的基准性,建议通过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与短融市场、推动基于Shibor的金融产品创新、构建以Shibor为基准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以及将管制型利率适时与Shibor挂钩等途径,扩大Shibor中长端利率的应用,进一步完善Shibor的基准性并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Shibor自2007年初在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以来,其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作用逐渐得到充分的发挥。文章介绍了Shibor在各类金融产品(如浮息金融债、企业债、金融衍生品、票据贴现业务等)以及银行内部定价机制中日益广泛的运用,指出了当前制约Shibor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从提高Shibor可交易性、理顺同业拆借业务框架等方面就推进Shibor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梧州市银行机构现有的两种票据贴现利率定价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表明:央行再贴现利率对票据贴现利率定价的基准性作用已逐步淡化,而3个月shibor对票据贴现利率定价的基准性作用则明显增强,梧州市基于3个月shibor的票据贴现利率定价机制改革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Shibor与存贷款利率之间没有稳定联系,因而它还不能算基准利率。发挥Shibor的基准利率功能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而要规范和完善Shibor的功能,则不能只关注Shibor操作的本身,更要分析决定Shibor的变量所处的状态,以及Shibor在利率体系中的地位,只有消除造成Shibor扭曲的变量,并使Shibor处于核心主导地位,Shibor才能成为调控利率体系的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五年多来的建设培育,Shibor已基本确立了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成为传导货币政策、反映市场利率变动的重要指标,并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五年来Shibor建设和培育的经验,探讨进一步夯实Shibor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的工作思路,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新时期,继续做好Shibor建设培育工作显得更加紧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报价行应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推动Shibor建设培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