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阿妮 《魅力中国》2014,(3):149-149
中学数学教学,核心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阅读能力则是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学生学习中要自学,合作探究,而自学、合作探究都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阅读题目要求,从而理解教材、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我们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是教师角色由“演员”和“圣人”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学生由“观众”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程阿妮 《魅力中国》2014,(9):222-222
中学数学教学,核心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阅读能力则是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学生学习中要自学,合作探究,而自学、合作探究都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阅读题目要求,从而理解教材、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我们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是教师角色由“演员”和“圣人”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学生由“观众”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阅读书籍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提出: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以华 《魅力中国》2010,(10):141-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刘旭 《魅力中国》2011,(1):252-252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近年来,我一直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产生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下面就批注式阅读谈谈我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田飞 《魅力中国》2010,(3):151-151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长久以来,我们注重教师讲,学生听,而忽视了学生自觉自省独立自主的阅读。这与“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时代要求是脱节的。我们应该在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打开课外阅读视野、给予阅读方法指引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梁凤娇 《魅力中国》2011,(12):314-314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家庭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亲子阅读”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首先了解了亲子阅读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针对如何让孩子们越读越喜欢,越读越快乐,把阅读变成习惯,把阅读变成一院”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谈了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郭莉华 《魅力中国》2009,(14):135-13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应当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如何构建生命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以“构建生命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进行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介绍,强调唯有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才能满足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洁 《西部大开发》2010,(4):133-133
阅读能力的高低成为制约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便捷、有效的阅读方法,使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夏玲 《老区建设》2010,(12):43-44
变高职生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探讨与实践语文阅读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工具”属性,突出重点、体现特点、抓住热点和针对难点,是有效培养高职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职学生面对走向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谢琼 《魅力中国》2013,(32):114-114
语文是解读人生、社会、生活、生命等问题的学科。它注重感悟学习和体验学习,即感悟、体验语文的文化内蕴和它所包含的文化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内涵,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阅读教学要握紧两个抓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一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华 《魅力中国》2009,(14):120-1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丁心梅 《魅力中国》2010,(5):165-165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进入社会各阶层,进入到干家万户,同时也渗入了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屈俊红 《魅力中国》2013,(32):139-139
生本化阅读,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阅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在生本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生命的动态生成,课堂为生成而预设,搭建教学的生成点。在多元解读中、生活体验中、探究活动中、思维拓展中生成。我们需要构建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关系,让生本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张炜 《走向世界》2011,(4):90-90
现代传媒的发达,视听技术的普及,形形色色的消遣娱乐,这一切让人应接不暇,结果就造成了今天的阅读隔膜。文学阅读与过去有所不同:一些文学名著,常常是让我们忍耐多于陶醉。可名著还是名著,它们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7.
宋广翠 《黑河学刊》2010,(1):124-125
阅读既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有效地组织,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对所有的人都具有心理上的积极意义,而不仅仅限于有心理疾病的人。它不仅具有治疗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预防和发展功能。选择好阅读对象,有助于自我成长。非功利性阅读,寻找与自己的生命感悟有亲切的对应关系的书,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陈进卿 《魅力中国》2012,(35):107-107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得到了重视,因此,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注和探讨也随之而兴起。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才能得到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于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的方法与应用笔者归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主体。这里的“人”不仅指教师,还包括学生。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以知识为本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沉重的应试压力下,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被忽视了,他们压抑着自己的个性,沿着父母、教师为自己指引的道路前行,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在现代工具性、唯理性教育的宰制下,人的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生命的激情、尊严、个性与动感等最本真的特性与价值消失得无影无踪,人成了裹着知识外衣而追逐物质财富的木乃伊,教育的本真的、神圣的生命价值因被遮蔽而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20.
赵建立 《魅力中国》2011,(12):268-26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