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建立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确保国务院“敞开收购”政策的贯彻落实 ,国家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 ,必须改革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 ,逐步建立一套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制度。(一 )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的不利因素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 1 998年 6月 1日起 ,实行了“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和封闭运行”三项政策 ,为了确保“三项政策” ,特别是“敞开收购”政策的贯彻落实 ,国家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即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  相似文献   

2.
诌议构建粮食流通新体制郭敬宇1979年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内容丰富多彩,逐步深化。1979-1985年阶段,主要抓了以下几点:1.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六种主要粮食统购价平均提高21%,农民超计划交售的粮食加价50%,2.放宽粮食的集市贸易...  相似文献   

3.
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不断改革和探索。先后推出了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保护价制度,“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两线运行”机制,“四分开一并轨”、“四分开一完善”以及“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措施,目前又实施“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政策。不难看出,粮食流通由政府控制逐渐向市场化过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渐接近总目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国家粮…  相似文献   

4.
入世在即,加入WTO必将会对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产生深刻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粮食现行流通政策的分析,提出今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建议。一、对现行粮食流通政策的评价、分析1978年以前,我国粮食流通实行统购统销的体制。1979年以来,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粮食流通体制不断改革和调整。虽然改革经历了曲折甚至反复,但总的方向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粮食流通的市场化,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同时建立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现行粮食流通体制是在19…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浙江等7个粮食主销区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也将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办法,对于支持粮食购销企业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实现扭亏增盈、减轻财政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期货市场在我国粮食领域中的理性运用王嵩,曹佑期货市场是市场发育的高级形态,是回避风险和发现预期价格的有力杠杆。目前在我国建立粮食期货市场,开展粮食期货交易业务,是我国粮食生产走出低谷、粮食流通走向繁荣的有效措施。可以说期货市场是农业产业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7.
粮食储备制度是我国粮食结束“统购统销”时代实行市场化改革的产物。继国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之后,省级以及省级以下地方也于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相继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制度。截止2002年末,省级粮食储备已基本按计划组织实施,全国绝大部分的市县也先后建立起粮食风险基金以及同级粮食储备。至此,中央、省级和省级以下粮食储备体系已显端倪。虽然,与中央储备相比,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状、目标与思路唐仁健吴越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一)发展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主要是逐步提高国家统派购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同时,适当缩小统派购粮食的数量,对农民超过统...  相似文献   

9.
高腾 《齐鲁粮食》2002,(4):19-2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粮食主销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是当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全面放开粮价、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笔认为,当前粮食企业必须做到“三个突破”和“三个确立”。  相似文献   

10.
一   为了确保粮改“三项政策”,特别是“敞开收购”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即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而形成的超正常周转库存粮食,占用的贷款利息及保管费支出实行补贴制度。这对促进企业粮食顺价销售、及时偿付农发行贷款利息、解决企业因保管粮食而增加的费用支出和减轻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即将加入 WTO和逐步放开粮食市场,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它既不利于认…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粮食问题成了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粮食问题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近年来粮食流通出现起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往往比粮食生产起伏所带来的影响更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引起我们更大的注意。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粮食流通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均感不足。这应作为今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一、近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与思考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粮食实行高度统一的流通管理体制。粮权集中在中央,对农民留粮后余粮…  相似文献   

12.
粮食省长负责制:矛盾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以来,我国粮食管理体制实行了省长负责制,也即通常说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其主要内容是省级政府对本区域内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相对稳定负责。粮食省长负责制的出台,对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13.
于波 《齐鲁粮食》2002,(12):12-13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第一年,也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年。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4月1日起,青岛、烟台、威海率先实行市场化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放开一充实”,即放开粮食市场、价格及经营,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并制定了七条配套完善措施,确保粮改顺利进行,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减负、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最终朝着以建立分级储备体系、市场形成价格的方向发展,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调控粮食生产,平衡粮食供求,依据期货市场价格的高低来决定增减储备和进出口数量将是大势所趋。期货市场为粮改服务前景广阔,这里以小麦为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一周年,《条例》的颁布,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由过去对粮食系统的管理转变为对全社会粮食行业的管理;管理手段由过去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并且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加强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一、为什么要制定新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2004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最深入、最彻底的一次。我国的粮食流通自1953年11月起,在全国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从那时起,我国的粮食流通实行高度的计划管理,这也与我…  相似文献   

16.
试论粮食购销全面放开后的四川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5月,国务院17号文件决定:“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行,当前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粮  相似文献   

17.
反思98''粮改     
2001年,浙江省率先拉开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序幕,取消1998年实行的“三项政策”。许多省市紧随其后,逐步放开粮食市场。最近有不少粮食经济专家和技术官僚吹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还要加大。笔者闻之,既惊又喜还叹。闻改而六惊“一惊”上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如此“短命”。1998年国家实行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到2001年浙江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对前次改革进行了自我否定。随后广东、江苏等省份,也基本取消“三项政策”。今年粮食产销平衡省份也逐步放开市场。粗略统计大约有20…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从1992年放开粮食销价,到1995年“两线运行”;从1998年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最近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方向,改革的进程加快了,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国务院28号件明确放开8省市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这一阶段,开放了粮食集贸市场,恢复了议购议销,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取消了粮食统购,只对小麦、玉米、稻谷和东四盟市大豆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放开了粮食销售,实行了粮食购销同价;开始规划并建立和培育粮食市场体系;粮食经营机制开始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统购统销的流通格局被打破,转变为计划和市场两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利用期货市场为粮改服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改基本上沿着市场上的基线步步向前推进,目前进入继续深化的关键阶段。不久前公布的“十五”规划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这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期化市场作为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避粮食生产和经营风险、发现粮食价格、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效益,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面对进一步深化粮改、农业和粮食结构的战略调整、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现在迫切要求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