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态经济化就是体现环境容量的资源价格、体现生态保护的合理回报、体现生态投资的资本收益的进化过程。要实现生态经济化,至少要实施生态资源有偿化战略、生态保护补偿战略和生态环境投资战略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2.
投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生态经济效益是投资过程中,将生态开源货币化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总和。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经济性投资与生态性投资的比例分配,后者的大小受生态资源价值和政府政策决定。因此,一个社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调节两种投资的比例,来达到较好的投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我国生态资源效率低下根源于"公"权,但提高其效率的出路未必就在于"私"权化。因此,在我国生态产权制度改革中,既要引入激励性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生态环境公共产权规制,又要打破传统"公有"—"公用"—"公营"中的"公用"、"公营"生态资源运行范式,把使用权和经营权按生态资源公共性、外部性做技术性分离,明确使用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能,引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参与生态产权的经营和竞争,使国有企业从部分生态资源的经营领域退出,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资源经营制度和生态产权混合型管理模式,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和投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贵州、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在研究贵州省生态博物馆群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博物馆的投资现状和投资效应,并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投资和融资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后续发展和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税收对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是依靠分散在各类税种中的零星规定来实现的.这既限制了税收政策对环境资源的调控力度,又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文章指出,激励型税收机制通过让环境资源参与成本分摊,可以在个体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促进环境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进而可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最后,文章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为建立我国生态税收制度设计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生态位是生态学的理论之一,在学术界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等的旅游、旅游资源、旅游地理等领域研究中逐渐被引入。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生态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生态位概念,建立了生态的评价体系,结合我国旅游生态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和现象,基于生态位视角,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提出我国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韩东娥 《经济问题》1992,(12):29-31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挥传统林业之所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林业综合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生态经济总体效益最高的林业。在我国发展生态林业既是从我国山多林少、人多田少、劳动力充足、人均资源少的国情林情  相似文献   

8.
生态设施是指维护生态系统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生态运行设施、生态修复设施和生态培育设施三大类。它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开发的物质基础,是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条件。生态设施的存在和增长依赖于相应的投资,投资滞后导致西部生态设施落后。因此,要促进其增长,就必须强化和构建政府投入机制、启动民间投资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外资吸引和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阐述生态经济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分析制约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生态经济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韩丹 《当代经济》2018,(2):124-125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共生性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基础.但当前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意识薄弱,针对生态补偿的政策也缺乏完善.致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突出矛盾,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制约经济高效发展.为此,要全民树立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资源保护理念,形成完善的立法体系,建立合理资源税费制度及资源市场价格体系,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义生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向经济领域渗透,形成生态经济学;生态学与仿生学结合起来应用到人类社会中形成社会生态论基本格调,由此产生了广义生态论的假说,本文仅大致描述了广义生态论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生态觉醒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管理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之所以能够出现,一方面是生态学支出纯生物学的圈子,实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盟,并最终形成了生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管理学自身生态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酒精和味精工业废弃物生产发酵蛋白饲料为例,论述发酵工业走生态工业之路及其生态工业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道家以"道法自然"为最高准则构建了一幅人与人,人与天、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理想境界。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人们的生态和谐思维:维护新农村生态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界内部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色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力的复合。自然生态生产力的形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生态理性经济人协同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能力,是生态生产力的主体,这种主体的生产力是"生态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协同治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生产力,是包括多个环节的总和、全程和整体的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个人生产力是社会生态生产力的主体。生态制度约束下的社会协同治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核心。生态系统管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基础。生态技术对自然生态物质循化与工业经济物质循环平衡的维护: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rading behavior occurs in many species but has a particularly elaborate form in humans. Trade is defined as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adaptive transfer of goods and services between organisms. Trade has a competitive element and responds to changes in relative scarcity. Trade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biological phenomenon rather than an artefact of human civilisation.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that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trade occurring are outlined. The evolution of trading strategies is most likely in humans and social arthropods. A form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show that trade can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consumption among populations and reduce pressure on locally scarce resources. This allows a species to increase its density and escape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local resource limitations. This represents a major ecological benefit to the trading spec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金融生态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探寻中国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从货币的本质与功能两种角度对中国金融生态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信息生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的均衡状态。信息生态失调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的非均衡状态,即信息生态系统内部与子系统之间的比例失调等。导致信息生态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熵,即一方面,由于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作用,结构上平衡的现象;另一方面,外力对系统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