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调查,全国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的比重已超过70%,中西部地区也接近60%,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同时,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愿意在省内长期居住,农业转移人口省内就近市民化已具有坚实的基础。"十三五"及未来更长一个时期,应把省内就近转移和市民化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导出省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就业和创业,引导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在省内就近就业,鼓励乡内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使全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大多数在省内就业并实现市民化。在政策层面,要增强省域城市体系的连通性,提升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落实好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8,(2)
经济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首要层面,是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尽管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已在城镇就业,但他们在职业、收入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城市市民有着较大差距。文章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经济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从城镇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成本分摊以及人口素质提升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在我国,农业资源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解决好这部分人的转移就业,是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中央的号召,只有化解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性举措,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就业、落户与市民化待遇,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落实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中央的相关决定。  相似文献   

5.
身份转换、产业升级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渐进式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收入提高在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中应居于核心的地位.由于我国农村过于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及其过低的收入,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仍然只能获得很低的收入,而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提高及市民化的实现又受到城市政府的财政及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约束,这决定了我国只能走渐进式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路径:分步骤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与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行业的渐进式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吸纳和农村内部转移;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理论和实践表明,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转移,其基本走向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是人们在比较预期收益和转移成本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到城市就业乃至落户,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动因、形式分析着手,提出科技进步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是三个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城镇化要实现转移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就要通过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布局、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无论对城市群布局还是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有利于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住户参与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度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当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达40%左右,转移农户占全部农村住户的比例达70%左右。农户对转移就业的参与概率随初始收入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至初始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之后开始下降;较多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但对农户参与就地转移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异地转移;较多的农业固定资产不利于农户参与异地转移,而较多的非农业固定资产有利于其参与就地转移;家庭人口特征、社会资本等因素也会对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如何转移,已日益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我们制定长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城镇就业问题,而且要探讨由于靠政策、靠科学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途径。(一)人口城市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21年仅21%,1980年上升到42.4%;预测2000年城市(镇)人口将达到52%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国城乡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据1980年统计,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平均占69%(其中,英国占8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