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程菲 《中国海关》2020,(3):17-19
疫情防控期间,郑州海关运用“互联网+海关”等科技手段,保障各项业务顺利开展,为“防疫情稳外贸”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2.
扬州市职业大学顺应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积极发挥网络资源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尝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逐步构建起立体化、多平台、多形式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建立了创新创业课赛一体化网络平台,确保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不受疫情影响正常开展,并成功打造创新创业网络实践平台,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平台体系,探索出疫情常态化情境下建设和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传统的线下社区科普模式面临挑战,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必然要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并总结促进社区科普事业发展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对社区科普工作的影响及衍生出的社区科普新需求,结合疫情防控中社区科普创新实践案例,总结出线上线下双联动的社区科普工作新模式,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使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和载体等方面均面临着挑战,因此须立足现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切实增强实效性角度来看,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思政教育应依据真实案例、紧贴防控现实、依托伟大抗疫精神、联系疫情防控实际、立足我国制度优势,从思想、现实和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鼓励其勇于投身实践、坚定其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森林生态旅游业等主要林下经济产业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暴露了相关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实现改革。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应进一步完善林产品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互联网+”新模式下的林产品供销系统;强化林下养殖动物防疫管理,增强养殖户科学养殖、安全养殖的意识;把握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契机,大力发展森林大健康旅游业,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是对当前社区网格化治理水平和应急防控能力的重大考验。在防治和应对这次重大疫情的治理实践中,社区防控反映出的人员、资金、数据、网络问题比较突出,值得认真反思。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社区组织应以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格局、拓宽市场化筹资渠道、完善数字化运行体系、加强网格化信息建设等“四位一体”的举措,提升社区组织应对重大疫情的治理效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发展以及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从疫情防控初期企业及时应变到常态化下新式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新式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不稳定性以及相对不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提升了。基于此,企业应及时敏锐的觉察到市场环境的变化,明确清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提前安排并做好监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在新冠肺炎影响下受到重创远超2003年非典,当前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疫情防控将常态化。文章从新冠肺炎疫情对广西旅游经济影响、不同旅游市场、三大节日情况,以及旅游要素市场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广西旅游业高质量振兴要引导社会各界重树信心、及时启动旅游振兴计划、出台扶持政策、恢复树立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及完善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防控疫情已经呈现一种常态化趋势,需要对思想舆论工作发展形势的理性进行客观分析。结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构建突发事件正确舆论引导机制研究要坚持党管媒体的“一个原则”,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要加强政府、媒体、公众“三方联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统筹旅游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工作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旅游业恢复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文章借助百度迁徙大数据,选取北京、上海、武汉、南京为旅游热点案例城市,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疫情期间的人口流动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并剖析影响旅游经济的因素,以期促进旅游业发展。结果表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4座城市的迁徙规模指数和出行强度均比2019年同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国民在提高“疫情”关注度的同时,减少“旅游”的搜索量,旅游人数减少,旅游经济受挫;旅游地经济水平及旅游地吸引力对旅游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业服务平台作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对助力创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层面的创业服务平台运营现状,分析创业服务体系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显著作用,提出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撑我国产业创新发展和“双创”升级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的暴发以及长期防治对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造成深远影响,给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防控机制带来巨大的考验。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为传统医疗机构带来瞩目的帮助与改变,人工智能、大数据、5G高速网络等新兴高科技的蓬勃发展在直接提升医疗水平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就人工智能在疫情期间的医疗辅助功能展开讨论,并对未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当前,大连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政府主导型服务模式蓬勃发展:信息呈爆炸性增长;数字化信息程度高;终端多样化;信息需求个性化强;信息服务成本下降。通过构建信息采集模块、网络模式、云计算模块、信息服务展现模块,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大连特色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推进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整合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之冲击,世界各国必须加强紧密团结,通过建立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走廊建设的不利影响,其次构建了国际合作机制理论分析框架,最后提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统筹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高质量建设的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机制从作用目标、构建原则出发,设计了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国际合作机制、病毒传播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疫情联防联控国际保障机制、疫情联防联控与中蒙俄经济走廊高质量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这些机制为"后疫情时代"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国际合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提升智库能力,促进智库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借鉴国外顶级科技智库的运行机制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从治理体系、组织结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兰德公司的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国际顶级科技智库具有治理结构完善、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多元化、严格把控研究成果质量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提出若干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馆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地,面临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的急切需求。近年来,我国科技馆在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逐渐摸索出总分馆制、科普联盟、社会共建等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资源共享与社会协同程度,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运行管理制度欠缺等困境。为了推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馆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应当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科技馆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库建设是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体制内科技智库在科技智库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从体制内科技智库的内涵出发,挖掘科技智库运行机制的内涵,构建分析框架,并总结我国科技智库运行的典型经验、问题,从提升智库的独立性、加强智库统筹协调、加大智库改革力度、提升对外开放度等方面为我国体制内智库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我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典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吸引国际人才、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完善公共服务和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汇聚全球英才、培育青年后备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