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经济周期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事实上,大量的经济波动与日益扩展及深化的金融活动有关。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金融因素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已形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金融经济周期(financial business Cycle)理论。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加强学术交流,第二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将于2016年12月17-18日在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举办。本届论坛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与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现面向广大学者征文。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2):203-207
<正>近年来,金融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17—18日,"第二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2016)在云南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名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金融论坛"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发起并主办的金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峰会。2013年9月8日,由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研究》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经济转型下的金融风险与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6,(9):175-179
<正>2016年6月25日,《经济研究》编辑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同主办了"第九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暨《2016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来自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会议采用"主题发言"和"专题研讨"两种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主题发言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教授和《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教授主持。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唐文进教授代表主创人员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6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兼《经济研究》主编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17,(9):204-208
<正>2017年6月18日,《经济研究》编辑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同主办了"第十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暨《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会议采用"主题发言"和"专题研讨"两种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主题发言由中南财经政法大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20至21日,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现简要综述如下。 1.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市场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认为,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4月20日,"第二届中国金融学者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中国金融学者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24所国内高校共同主办,论坛意在遴选中国金融领域学术研究优秀成果,打造编辑部、潜力作者、评论人三方现场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讨论与交流来推进前沿的金融学术发展。本届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承办,来自国内多所高校  相似文献   

8.
金融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的周期性的持续性的变化,是由金融体系的传导作用形成的.从微观上来看,基础是金融加速器,信用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是金融经济基础的重要关注点.金融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发生频率低但时间长.不同国家的金融经济周期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体系是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介绍了金融经济周期的生成原理、表现特征,概括了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在我国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王艳娇 《财经科学》2005,(6):F0002-F0002
2005年9月16日至17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在海口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王裕国教授,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初始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轨的进程中,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如何顺利转轨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如何正确处置各类金融冲击和系统风险?特别是,如何有效管控各类扭曲,引导经济避虚趋实,激励创新?这些是当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了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促进相关学者的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和高级经济研究中心、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金融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2005,(6):F0003-F0003
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于2005年9月16日至17日在海口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王裕国教授、国内外大专院校和金融机构从事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2014,(4):20-29
<正>由于"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人为地拉长了金融周期的长度。目前,我国经济已过金融经济周期的顶部,但下行阶段还未走完,处于第一、第二阶段的交界处。金融周期下行未走完金融经济周期的判定看待经济关键是要判断周期性质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因素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发重要而持久,金融经济周期特征凸显:第一,经济,货币信用和房地产价格相互交织、影响,呈现顺周期的自我强化,导致一段时间的过度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国际上社会通用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进程,分析研究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评价,为政府部门经济工作和金融公司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国际上社会通用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进程,分析研究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评价,为政府部门经济工作和金融公司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6,(1):187-192
<正>近年来,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1,基于两者的经济周期波动和危机形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与宏观经济周期研究中的新兴热点。其中,金融摩擦、金融冲击、金融中介及与这些因素紧密联系的货币信贷政策已成为本次危机后热点中的热点。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个新领域——金融经济周期理论(financi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FBC理论)。该理论将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冲击、金融摩擦、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了更为匹配样本数量的中低频域分析和拐点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金融周期。从单个变量的识别结果来看,信贷、信贷与GDP比例、M2和房地产价格均是识别中国金融周期的重要变量,而股价并非识别中国金融周期的代表性变量。综合的金融周期实证表明,金融周期的确是与传统经济周期所不同的一种内生的经济现象。金融周期普遍比用GDP识别出来的传统经济周期的持续期更长、振幅更大。中国的金融周期是先行于实体经济周期的。金融周期下行会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宏观政策需要严格把握政策力度,确保双周期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7):205-208
<正>2017年6月10—11日,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承办,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制度经济学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在天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高培勇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于立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原校长曲振涛教授,以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经济学动态》2005,(12):08-110
2005年9月16至17日,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与会的两百余名代表分别来自金融主管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国内30多所高校及国外一些专家学者。现对会议讨论的内容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艳娇 《财经科学》2002,(4):123-124
2002年5月15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中心发起的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内知名金融机构以及26所国内高等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20.
“2005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于2005年12月3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该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投资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