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人征信系统是国家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评分是对个人信用状况的量化,因而量化模型指标的有效选取是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基础且关键性部分,因此在构建这一体系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一套切合当前实际的评价指标,以科学的评估标准搭建个人信用体系的框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个人信用评分实例的指标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建立信用评分指标的原则来研究怎样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评分的指标体系,并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我国发展消费金融和中小银行发展消费金融的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现有的消费金融研究成果,指出对中小银行消费金融业务信用评价研究不足之处,构建了消费金融个人信用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某中小银行在消费金融业务信用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对策,最后对消费金融信用评价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用评价是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信用评价应从多方面展开。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在评价个人信用时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以个人基本素质、守信意愿、守信能力三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由此构建了一个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在个人信息的使用方面,一要有度,二要有限。对个人信用评价的结果,也要动态来看。  相似文献   

4.
庄传礼 《征信》2011,(1):5-8
信用局个人信用评分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已经建成,开发信用局个人信用评分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信用局个人信用评分特点、意义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信用局个人信用评分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信用经济、开展信用交易,是扩大内需、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现状出发,具体分析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焦点及国外相对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并对建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露 《甘肃金融》2012,(10):67-67
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随着社会对征信认知度逐步提高,个人信用报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个人信用记录已成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对个人信用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个人信用报告也愈来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经济身份证。但是随着当前未接入征信系统的机构和个人要求信息主体提供信用报告的情况不断增多,且使用的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实际上将信用报告的使用游离在人民银行监管之外。易形成的风险及影响(一)监管机制缺失,信息主体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信用报告应用范围扩大,从保护  相似文献   

7.
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是一套定量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应用系统,它通过对个人客户信息进行量化而计算得出信用分值,以反映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一般而言,信用分数越高的客户信用风险越低,信用分数越低的客户信用风险越高。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广泛应用于个人信贷、信用卡、保险理赔等金融业务中,为信用政策的制定、分析.评估和优化提供量化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传统的信用决策系统过多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系统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被引入到了信用评价体系中,本文采用灰色聚类法来进行个人信用评价,根据灰数的白化权函数将个人信用指标或评价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可定义类别的方法,通过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阀值,建立了个人信用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和评价模型。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的信用决策系统过多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系统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被引入到了信用评价体系中,本文采用灰色聚类法来进行个人信用评价,根据灰数的白化权函数将个人信用指标或评价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可定义类别的方法,通过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阀值,建立了个人信用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和评价模型。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 由于信用概念的混淆和个人信用体系内容的不清,目前社会各界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如:把诚信等同于信用,个人资产信用和个人的道德信用厚此薄彼,尤其对个人道德信用的开发过分强调而忽视了对个人资产信用的充分挖掘.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价值的个人信用资源首先是个人的资产信用,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人信用要素组成、指标、统计以及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上,忽视了建立明晰的个人产权制度和建立交易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违约惩戒制度的重要性;更多地关注个人信用体系框架的搭建,而忽视了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所必须的市场经济的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准确界定信用的概念以及个人信用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目前,个人信用问题已成为我国新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突出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关措施,如实行存款实名制,在上海进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的试点等,但是这些制度的执行,迫切需要相关的立法和配套制度,本文呼吁政府和中央银行将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和管理体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进的技术,逐渐与国内银行在各项业务上展开激烈的争。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信用消费比重占费总额的2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展还相当滞后。主要瓶颈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个信用制度,商业银行缺乏评价个人信用状况的方法,致银行对无抵押、无担保的个人信用贷款惜贷。国外业银行大多应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客户历史数据进行析,以建立科学的客户信用评价模型,借以对新客户信用状况进行有效评价,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业银行有必要借鉴外资银行经验,应用数据挖掘等技建立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推广,个人信贷业务的不断增加,个人信用报告成为金融机构办理信贷业务的重要依据.为了解个人信用报告在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中的应用情况,人行临洮县支行组织人员对个人信用报告在辖内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中应用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由于各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报告认定标准不统一,导致客户到不同银行申请贷款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存在的问题 (一)严格执行评价标准与主观评价共存.据调查,目前临洮县共有工行、农行、建行、农村合作银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工、农、建和邮储银行均在总行层面制定并颁发了根据信用报告逾期记录情况划分客户信用等级的文件,明确了拒贷标准.但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都将个人信用报告作为信贷审查的决定条件,对逾期原因缺乏必要、合理的分析,例如对于贷款逾期和信用卡年费拖欠情况同样对待,逾期1天和30天也同样对待,只要达到文件标准,一律予以拒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用报告客观记录并真实反映信息主体状况的积极作用;农村合作银行尽管要求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将个人信用报告逾期记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没有制定明确规定和具体标准,使用存在随意性;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因尚未接入征信系统,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则基本未使用信用报告,仅在其他手段无法全面了解个人信用状况时才会要求贷款申请人提供信用报告,且在信用报告评价方面多是询问逾期缘由,主观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建丽 《征信》2011,(4):33-35
个人信用评价是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遵循个人信用评价指标设置的一般原则,可从个人的基本素质、守信意愿、守信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个人信用指标进行设计.为促进我国个人信用评价,应坚持立法先行,广泛宣传,并增加守信效益、提高失信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信用评分在国外银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国银行业也已经开始引入。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评分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个体工商户纳入中小企业信用评分范围、将企业主个人信用作为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人民银行牵头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征信系统个人信用报告应用日益广泛,为方便客户查询,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通过合理布放自助查询机,构建了信用报告查询的有效机制。本文从实务角度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需求的特征、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如优化机具性能、完善激励约束、加强机具管理。  相似文献   

17.
孙磊 《青海金融》2011,(1):29-30
个人信用报告已在众多领域中被应用,但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污点”问题一直让人难以处理,由“信用污点”而引起的个人异议也在银行与客户间出现频繁。本文就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污点”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严重“信用污点”的个人信用报告的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建设刚刚起步,信用观念落后,信用利用程度低,征信机构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信用评级不科学,这严重阻碍着征信市场的发展.个人信用评级指标是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关键性技术因素,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设计一套切合当前实际的评价指标,以科学的评估标准搭建个人信用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是一套定量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应用系统,它通过对个人客户信息进行量化计算得出信用分值,反映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广泛地应用于个人信贷、信用卡、保险理赔等金融业务中,为信用政策的制定、分析、评估、优化提供量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白银 《征信》2021,39(7):12-22
个人信用信息利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根源于两者界限的模糊以及利益驱使下的信用信息滥用.我国个人公共信用信息适用的信息目录管理模式和个人市场信用信息适用的"同意—禁止"管理模式,虽对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有所规定,但关于隐私保护的规定尚付阙如.合理地平衡相关法律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涉及人格部分应当以保护为主,而涉及经济利益的部分则应以利用为主.具体来说,一是明确与绝对保障人格尊严相关的隐秘领域,二是规制和充分利用个人信用信息目录,三是推进个人信用信息分类管理与信息脱敏有机衔接,四是保障信息主体所具有的信用信息权利及其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