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威  赵仲匡  宋敏 《金融研究》2019,467(5):115-131
以往研究表明多元化并购源于代理问题、内部市场和生命周期,其绩效一般低于同行业并购。本文利用我国2008年-2014年277个重大资产重组样本发现多元化并购存在8.42%的溢价。机制上,转型到新业务企业(“另起炉灶”型)完全导致了多元化并购溢价,其并购前业绩较差,并购后业绩明显改善,企业转型的力度可以解释多元化溢价。同时,此类并购改善公司业绩的效果在并购后三年依然存在。上述结果说明,多元化并购在短期内帮助业绩较差的已上市企业实现转型,金融市场能部分反映并购后基本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并购活动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选择并购支付方式是实现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本文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2006-2011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的绩效明显好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无偿并购的绩效。在有偿并购中,现金支付及现金与资产支付组合的绩效较为稳定,资产支付方式的绩效表现为高开低走,而现金与承担债务支付组合的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研究显示,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关联交易和并购类型是其他支付方式下并购绩效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关联并购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关联并购可能是关联交易的终结,但也有能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关联并购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支付方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分组检验,进一步探究了支付方式对关联并购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关联并购与并购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并购关联性与支付方式的交乘项与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说明支付方式对关联并购与并购绩效之间负相关关系具有加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 Logistic 模型,基于 ST 公司分别作为并购方和目标方双视角,考量中国资本市场并购活动中决定支付方式的市场因素、公司因素和交易因素。结果表明,市场因素中商业周期指标越积极,并购双方越愿意选择非现金支付;市场利率越高,越倾向于以现金支付。ST 公司为并购方时支付方式选择受到管理者控制权、分析师数量和交易态度等因素的决定;ST 公司为目标方时支付方式选择受到公司财务杠杆、公司成长机会、分析师数量和交易态度等因素支配。不同的并购支付方式会对并购后企业产生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在国内并购的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是否影响并购支付方式以及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结果发现,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公司采用现金支付对价的可能性;收购公司规模和交易规模对支付方式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融资约束公司并购绩效好于无融资约束公司并购绩效;现金支付引起公司并购绩效降低,但是,这种作用在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公司中存在差异。本文研究意味着融资约束公司遵循融资优序理论;自由现金流假说对于融资约束公司可能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业绩承诺是企业并购重组中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和提高并购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市场中首次公告日在2015—2021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业绩承诺与其具体条款以及多条款共存对评估增值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并购重组交易中包含业绩承诺时,评估机构出具的标的企业的评估增值率会更高;承诺业绩额越高,评估增值率越高;双向业绩承诺比单向业绩承诺对评估增值率的影响更显著;相较于现金补偿,股份补偿支付方式提高了标的企业的评估价值和评估增值率。边际效用递减效应下,双向业绩承诺与股份补偿支付方式同时存在对评估增值率的影响小于二者单独存在时的影响之和。  相似文献   

7.
并购溢价是主并企业对市场行情及目标企业进行严谨判断后的理性选择,高溢价并购逐渐成为上市企业并购重组新常态。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抑制企业并购溢价。进一步地,机构投资者持股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来抑制企业并购溢价。同时,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抑制作用在企业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及信息环境方面存在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避免高并购溢价。另外,并购溢价对短期并购绩效有促进作用,与长期并购绩效无关。本文从并购视角出发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带来的后果,为企业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及交易定价的规范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主并方数字化赋能视角,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企业发起了更多的并购活动,并取得了更高的并购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并购中发挥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当信息环境较差时,数字化转型对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影响更强,当并购代理冲突较高时,数字化转型企业取得了更高的并购绩效。此外,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并购支付溢价,这是由于数字化转型为并购带来了更多元的融资方式。数字化转型能缩短并购交易时长,提高并购成功率。此外,被并方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发生并购的概率越高且并购绩效越好。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对评估数字化转型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并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比上市公司重组更真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基本上是一种游戏,特别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企业之间的重组,基本上属于自我交易,无论是收购、出售或资产置换,普遍存在资产评估不实、出资不实、债务抵偿或转移不实等问题,这样的资产重组,基本上属于纯粹的资本运作和游戏.外资参与的重组比之于上市公司的重组显得更真:其一,外资并购对于规范公司重组行为,理顺公司治理结构,振兴公司主营业务,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将发挥着牵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分析了交易特征和并购溢价对并购现金流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购溢价与并购后现金流业绩显著正相关,转让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购买方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判断,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有信号作用。当控股股东将国有股权转让给关联方且股权性质发生了变更时,并购后现金流业绩显著降低。这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在新型委托代理关系中大股东利用股权转让和关联交易掠夺上市公司财富进而剥削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11.
金融科技企业并购具有明显的技术并购的特征,金融科技企业是否通过并购有效吸收了外部技术?其中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机制又是什么?本文从技术融合的角度,研究吸收能力对金融科技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并购交易特征对金融技术吸收能力与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机制。本文以A股金融科技指数成分股2009—2022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方的金融技术吸收能力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的关联关系、相对规模以及互补性,都对金融技术吸收能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建议金融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吸收能力,科学识别并购标的,结合并购双方的关联关系、相对规模以及互补性,合理选择并购标的。同时,建议监管部门支持并规范金融科技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2年和2013年共143个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中发生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的样本74个,发生非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的69个),运用事件研究法,在对总体样本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关联交易并购重组与非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经济后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经济后果好于非关联交易,但并购重组公告后两者绩效均有所下滑.总体而言,并购重组不但没有给股东带来财富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股权分置的革新,企业间并购重组迅速发展,并购重组逐步成为上市企业持续发展的必备战略.而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股价波动.本文以2009-2013年我国A股市场中上市企业重大并购重组事件为实证对象,探讨了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学术界对上市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看法不一,但从整体上来看,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对股价的影响是正向的,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公告短期内也显著正向影响股价的波动.对并购重组的股东来讲,其效益在短期、中期都呈现出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逐渐被西方认同,尤其是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受长期利益驱动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中国国企因受政府干预,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选取国企并购样本,考察异质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对国企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国企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未体现出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企的关联并购中,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也不再显著。我们认为,我国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多为主动投资,会积极参与国企监督与决策,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在国企中的投资多为被动投资,不关心个体的经营;国企关联并购中的政府干预更强,使得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发挥作用。本文将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机构投资者的引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自创业板成立之初,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就层出不穷,且近些年来有越演越烈之势。本文用事件研究法,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3年6月发生的并购行为为样本,研究分析了其行业总体样本的绩效以及不同并购类型的绩效。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在短期内获得显著为正的绩效,增加了股东价值。本文还总结了不同类型并购对于股价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逐渐被西方认同,尤其是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受长期利益驱动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中国国企因受政府干预,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选取国企并购样本,考察异质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对国企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国企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未体现出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企的关联并购中,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也不再显著。我们认为,我国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多为主动投资,会积极参与国企监督与决策,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在国企中的投资多为被动投资,不关心个体的经营;国企关联并购中的政府干预更强,使得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发挥作用。本文将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机构投资者的引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不断推进,未来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必将呈现迅速的发展趋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促进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境外成熟市场上,公司并购重组风起云涌,而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借壳上市、整体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案例也日渐增多,并购重组的方式也越来越灵活。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自创业板成立之初,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就层出不穷,且近些年来有越演越烈之势。本文用事件研究法,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3年6月发生的并购行为为样本,研究分析了其行业总体样本的绩效以及不同并购类型的绩效。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在短期内获得显著为正的绩效,增加了股东价值。本文还总结了不同类型并购对于股价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支付方式与收购公司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支付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本文以股改后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实证检验收购公司在并购首次公告期间的财富效应,且分别检验不同支付方式下的财富效应差异。结果表明,股改之后并购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了正的财富效应,股票支付的收购公司所取得的超常收益显著为正,且显著大于现金支付所获得的超常收益。超常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一些交易特征对收购公司超常收益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量不断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利用海关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进出口交易数据以及Zephyr全球并购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跨国并购交易对企业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分布多元化。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能够通过贸易方式效应推动企业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并购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制造业企业的作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