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额信贷本身是从扶贫工作开始的,现在已经把它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化了。目前国际上有一个比较领先的理念,叫普惠性金融体系,本文从小额信贷的含义、分类、国内外的典型模式进行了论述。并对普惠性金融体系与小额信贷的关系,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和普惠性金融体系相对应的政策基础提出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旨在为社会所有人,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普惠金融理念的有效实践.通过了解普惠金融的涵义,指出我国的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存在问题,分析公司+农户的小额信贷模式、保险+农户小额信贷模式、P2P网络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的基本情况,提出完善发展我国农户小额贷款的各种主体相结合模式,以更好地发展农户小额信贷,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重庆市北碚区的多个农村的60户农户进行了小额信贷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现状与特征,并利用离散变量Probit模型,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农户对小额信贷都存在普遍的需求。计量结果显示,农户户主的文化水平、家庭人员健康程度等因素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轲涵 《时代金融》2014,(6Z):309-310
本文对重庆市北碚区的多个农村的60户农户进行了小额信贷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现状与特征,并利用离散变量Probit模型,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农户对小额信贷都存在普遍的需求。计量结果显示,农户户主的文化水平、家庭人员健康程度等因素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额信贷是我国农信社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在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户的调查,考察农户小额信贷特征,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农户对小额信贷的认知程度三类基本因素对农户小额借贷需求与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户小额信贷满意度作为评价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完善小额信贷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河北地区金融机构和农村走访调研,了解农户对小额信贷影响指标的满意度和重要性判断。在此基础上建立四分图模型,充分展示影响农户小额信贷满意度的优势因素、修补因素、机会因素以及维持因素,总体来看,河北省农户对小额信贷满意度偏低。通过深入分析得出,农户对关系切身利益的价格类因素比较看重,对其满意度也偏低。据此提出金融机构应着力优化小额信贷产品、树立机构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Liker五级量表对陕西、甘肃162户农户小额信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整体上比较满意,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农户重要的筹资渠道.具体来看,农户对于信用等级的评定、还款方式、小额信贷的作用等表示满意,但对贷款授信额度、偿还期限设计、贷款手续、利率和贷款的可获得性等方面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一词后,许多国家逐渐开始提高对本国进行基础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政策下重要的一环,其麾下"三农"群体所代表的农村金融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由于其具有的便捷性,逐渐得到了众多农村信贷者的喜爱,解决了很多基础资金问题。但随着小额信贷发展年限的增多,农民承灾风险差、还款能力低,农金资金不足等众多信贷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在种种规章尚未明确制定的今天,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一时步入僵局。针对农村小额信贷现今存在的问题,基于普惠金融视角,借助于文献研究法及调查法等研究方式,对农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其发展趋势建立起一套新型信贷体制,旨在对农金信贷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小额信贷成功的基本要素何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观小额信贷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可以发现,小额信贷成功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这些成功要素可以归纳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普惠金融体制的概念取代微型金融,意味着微型金融不再被边缘化,而是与更加广泛的金融体制融合,成为一个国家金融体制的一部分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的一个新的概念。2005年,联合国动员了很多专家,通过在线调查、专家  相似文献   

11.
蔡彤  唐录天  郭亮 《甘肃金融》2010,(10):22-24
普惠金融的内涵及其体系框架"普惠金融"一词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由小额信贷延伸而来。200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它重点强调金融服务的公平正义,要求每一  相似文献   

12.
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婷  袁静 《时代金融》2016,(5):214-215
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银行对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为农民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通过调查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症结所在,提出要改善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推进农村金融担保与抵押物的创新,加强信贷宣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治成  曹浩 《时代金融》2012,(29):49-50
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村金融工作的主要业务。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信贷支农的重大政策措施,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题、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用风险是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风险,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对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方法,模拟农村信用社与借款农户的客观情况,构建农村信用社与借款农户的博弈模型,以此探求影响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南太康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为例,分析了小额信贷在信贷条件改善、收入水平提高等方面对农户的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小额信贷增进了当地农户进入信贷市场的机会,增加了农户收入;但同时也指出了农户小额信贷的功能缺陷,进而提出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创新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释了公益性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依托于非政府组织,在消除贫困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作为独立于政府机构外的非政府组织近年来在弥补公共政策落实上的不足以及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的限制以及其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上的明确界限使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发展面临挑战。本文同时指出,只有克服这些挑战才能使公益性小额信贷更好地为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推进普惠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惠金融体系的理念是,使那些过去难以得到金融服务的贫困群体和偏远地区的群体,都能获得各种应有的金融服务。小额信贷本质上是普惠金融理念的实践自2000年以来,特别是最近5年,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迅速,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17.
博闻新知     
《安徽农村金融》2008,(9):94-95
●普惠金融 1,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目前的金融体系并没有为社会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联合国希望通过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的发展,促进这样的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小额信贷合理利率的确定,需要同时从供给方与需求方考虑.对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是高度利率敏感的.小额信贷的需求弹性与当地的劳动力成本和流动性情况密切相关,考虑劳动力成本后农户能够承受的利率水平不高,而高利率的小额信贷项目往往指向高风险.  相似文献   

19.
陈丽娜  秦岭 《西南金融》2007,(12):37-38
本文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出发,通过对小额信贷在西藏地区实施效果分析,挖掘制约西藏地区小额信贷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而就如何完善小额信贷对农户金融支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普惠性金融体系角度探索小额信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一条小额信贷的发展之路,即在普惠性金融体系理念的指导下走多元化发展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内涵、采取此模式的原因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还对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小额信贷业务的参与机构、服务对象、资金来源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