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对通胀预期三种形成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不完全理性预期是较为符合实际的预期形成方式;而通货膨胀持久性、经济主体获得信息并进行有效分析的能力、中央银行信誉是影响不完全理性预期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应在货币政策目标上赋予币值稳定更高的权重,并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尽量向公众提供能使其形成合理预期所需的信息量等方式来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率先从危机中恢复,但通货膨胀预期问题凸显.通货膨胀预期能强化实际通货膨胀,甚至出现资产泡沫、价格上涨以及囤积行为,并对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形成一定制约,因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非常必要.本文从四种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中归纳出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两大要素,即实际通货膨胀水平以及政策信息,并详细分析了目前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六种因素,针对这六种因素,相应给出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中央银行信息具有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的性质时,公众并不能够准确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或者对货币政策的公告不完全相信,此时将难以如巴罗—戈登模型所描述的那样,能够形成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均衡。在本质上人们就如同计量经济学家那样,每期观察主要的经济变量,不断估计和更新相应的参数,动态形成对未来的通胀预期。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建立附加前瞻性政策变量的VAR预期模型,利用1995.1季度-2009.4季度中国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1997.1季度-2009.4季度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对我国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特征、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等进行较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中国、日本、美国和欧元区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的GARCH度量模型,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TFGARCH模型信息反映曲线等实证技术分析了1983年1月至2010年7月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不确定性关系的差距取决于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比追求经济增长更重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及早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股市和房价上涨,主要得益于中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中国即将出现通货膨胀的预期。但亟需警醒的是,“两个预期”的不断放大,与投资冲动、政绩冲动、信贷冲动等行为的叠加,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信息虚假,在不断加大中国股市房市的风险。首先,多重冲动形成合力助推并放大资产价格泡沫。  相似文献   

6.
陈建斌 《金融纵横》2011,(10):15-20
通胀预期是指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主观估计,它的形成取决于公众能够获取的信息、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模型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胀预期对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政策操作成功极为重要。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是通胀预期锚定,需要综合采取设定货币政策锚、强化中央银行可信度、加强与公众信息交流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能够解释通货膨胀的形成。无论是短期或长期,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但长期内它还受到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因此,短期内治理通货膨胀应以降低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为主,长期内还应兼顾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8.
朱俊杰  马良  王军 《金融论坛》2017,(11):70-80
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的数据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影响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且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呈倒U形,只有在高幸福感群体中通货膨胀预期才会随着幸福感增强而降低;幸福感通过社会互动和政府信任两种途径分别对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产生提升效应和抑制效应:一方面,幸福感通过增强居民社会互动获取更多经济信息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提升效应;另一方面,幸福感增强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进而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了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比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更可怕的是通胀预期。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阐述了本轮宏观调控背景下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指出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是防止现实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途径,并详细论述了近期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远期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预期是真实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货币政策目标和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1978年以后四次通货膨胀周期下通胀预期形成的基础上,对稳健货币政策下通胀预期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预期货币供给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最大,并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指数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与经济、通货膨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胀不存在显著影响,而实际通胀存在显著黏性。文章结合对历史上发达国家经济滞胀情形的考察,对于我国当前在治理通胀的同时如何兼顾经济平稳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目的是降低通货膨胀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增长;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责任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可信度。具体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有以下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性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预期一直保持高位,这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如何预防通货膨胀预期引致实际通货膨胀,对于货币当局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H-P滤波估算通货膨胀预期,继而用协整和Phillips-Hasen两阶段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本文还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半开放经济模型,这一模型中,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由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共同决定。本文的结论是,长期而言通货膨胀预期、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通货膨胀预期水平;短期而言,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也要大于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而通胀预期又是影响实际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我国通货膨胀随着社会转型开始呈现周期性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基于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结构型等等的研究也已经较多,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很强,通货膨胀的滞后效应十分明显,究其原因是通胀预期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通胀预期形成的认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通胀预期形成的相关结论,最后对通货膨胀的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Svensson(2003)的理论建立了描述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偏差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参照Heinemann、Ullrich(2005)的研究框架,构建中国2001年1季度~2008年3季度的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指数,对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影响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央行的信息披露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预期偏差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与波动.但央行信息披露工具能够比较有效地引导公众预期.  相似文献   

17.
王大用 《中国金融》1994,(11):22-24
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建议王大用凡通货膨胀.除了有关的经济原因外、必与货币供应相联系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货币供应偏多,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到厂经济高涨期通胀压力释放。本次通货膨胀过程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很突出。另外,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也十分明显货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避税与经营业绩的关系,并以通货膨胀预期为视角,研究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以及企业避税在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下,进一步使经营业绩如何变化。采用1999-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激进避税使经营业绩显著下降,经营业绩因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而明显下滑,而且随着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激进避税使经营业绩下滑地更为严重,但后两结论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中。在控制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论进一步为避税的经济后果提供经验证据,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税务当局的税收监管等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将通货膨胀内置到计量模型中进行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日益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西方国家成功实践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现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通胀预期方面的制度特征,结合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所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出了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可信度、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单一名义锚、建立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采用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增强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勘 《证券导刊》2009,(23):29-30
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萌芽,在复苏预期和通货膨胀预期双重效应下,大宗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继续上涨。流动性持续流入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尚未崛起,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对国内外经济复苏产生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