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2017年"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研究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显著降低了国有林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国有林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均值为3.12分,处于一般偏上水平。且居住在山上林场的居民生活满意度高于居住在山下社区的居民生活满意度,住房面积对国有林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除生产性债务外,家庭有债务显著地降低了国有林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因医疗或子女上学而产生的债务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强度要大于因购房或购车而产生的债务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此外,年龄、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500份职工调研数据,利用熵权法测度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的福祉水平,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的影响,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探究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促进了职工福祉的提升,对中、低福祉水平职工的影响显著;职工的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和可持续发展动能在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职工福祉水平提升之间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进一步精准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提供职工多元化生计策略支持并深挖潜在的职业发展机会,针对不同福祉水平的职工采取差异化政策以提高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职工福祉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构建了生计资本评估指标体系,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生计资本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了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对职工家庭生计的影响及家庭的行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5种生计资本之间严重不平衡;4大林区职工家庭5种生计资本的分布状况与整个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资本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林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职工家庭的生计资本状况影响其生计策略选择,其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推动职工家庭生计策略转变的重要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职工家庭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带来深刻影响,而职工家庭也采取了诸多适应性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国有林区以全面停伐政策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路径,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提高林区经济增长,改善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对全面停伐政策给国有林区产生的影响以及林区转型发展的进程展开了系统分析,结合林区的客观情况提出林区面对停伐所拥有的优势条件,提出了黑龙江国有林区应对全面停伐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SSP范式下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伐试点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状态—结构—绩效"(简称SSP)制度分析框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伐试点的政策影响展开深入解析,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森工企业和林区职工具有不利影响,林区基本生产生活受到冲击;全面停伐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改革成本的负的外部性,以及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的正的外部性。总体来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实施全面停伐政策试点对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整体政策绩效与制度设计初衷保持一致,且全面停伐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围绕着确保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积极开展后续保障体制建设,特别是在改善民生、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做好森林经营抚育等方面提供具体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2017年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的实施对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均存在消极影响;家中有人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上班有利于促进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从事农林经营不利于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虽然通过获得农林经营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工资性收入的减少,但是对家庭人均收入无显著消极影响。因此,建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进行专项资金扶持;转岗分流安排富余劳动力;改变国有林区居民保守的就业观念并鼓励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7.
在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客观背景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林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效应为0.394;其次是身心健康状况,影响效应为0.197;最后是家庭工作环境,影响效应为0.18。第二,社会经济环境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家庭工作环境及身心健康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34和0.37;社会经济环境借助对家庭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效应为0.07。第三,林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工作环境有影响,影响效应为0.15,并借助家庭工作环境因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发挥间接作用,间接影响效应为0.03。根据模型拟合结果及黑龙江国有林区客观实际,围绕小城镇建设、经济转型、保障民生等提出改善国有林区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649户职工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生计类型分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类型出现了分化趋势,存在着林业专业化、林业补充型、林业依赖型和生计多样化四种类型职工家庭;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成员是否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数、亲戚中办企业或做生意人员数及2014年是否为全面"停伐"区域对职工家庭生计类型分化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停伐背景下,基于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实证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回归模型,从而分析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变量是影响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性别和岗位类型对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影响最为显著;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组织融合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都有正相关的影响;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是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718户职工家庭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林区职工家庭的职业分化状况,并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职工家庭职业分化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有单位是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主要就业领域,而非国有单位也已成为一个重要就业领域;家庭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社会关系、家庭所在林区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职业分化类型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积极引导林区职工家庭职业分化、重视林区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林区养老保障体系及职工家庭劳动力应诉诸于家庭社会网络捕捉机会和资源以改善自身就业状况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9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分析改革过程中重点国有林区政企分开后社会职能移交对林区职工主观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森工林业局和地方政府在人员的移交与接收上存有分歧,对在社会职能移交过程中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去处未达成共识;森工林业局将供水、供电、供热、物业及市政环卫等社会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后林区职工的主观福祉下降。因此,地方政府要直面问题,努力消化社会职能部门冗余人员;森工林业局要坚持明确"政企分开,移交社会职能"的改革理念,特别是在协调与属地政府财政投入的问题上需多加设计,以期能够在"政企分开,移交社会职能"的改革中提升林区职工的主观福祉。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后林区职工对于自身编制性质的担忧程度、职工生活满意度与职工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指数等指标来衡量职工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满意度,利用二元Probit模型与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不同的身份性质对改革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增强林区职工对未来生活信心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家庭收入;提高林区职工对改革满意度的关键在于增强林业局改革后各项措施实施过程的公平性尤其是对改革后职工身份性质的确定;职工拥有社会行政管理体系职工身份对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和未来生活信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职工拥有重点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企业常年在岗职工和企业非常年在岗职工3种职工身份对改革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13年和2014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调查数据库中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85个样本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不同职工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面停伐政策之后,龙江森工职工家庭的收入结构总体上没有较大变动,从收入的绝对值上看收入普遍增加,但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停伐对成员中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这类家庭的冲击最小,对成员中有在其他企业工作的家庭的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长白山森工集团职工家庭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天然林全面停伐后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工职业对天然林全面停伐后职工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天然林全面停伐对不同职业职工的家庭收入变动影响不同,而年龄、家庭成员就业变化、木材加工企业倒闭也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工资性收入水平、职工培训对天然林全面停伐后职工家庭收入变动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规模也有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从提高职工工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产业、加强职工技术及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苇河林业局落实全面停伐政策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调研分析,对国有林区实施全面停伐政策试点的必要性予以论证。文章指出当前停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林业局应对停伐及推进林区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通过综合调研分析,分别从资源培育保护、新兴产业项目开发、加大木材进口、壮大森林生态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及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等6个方面提出旨在实现苇河林业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其他国有林区及森工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2001—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改革进程对不同收入组林业局职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改革进程对高、中、低各收入组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越高的林业局职工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获益越大。因此,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关注天保工程资金在重点国有林区创造就业岗位及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关注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算2003~2014年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和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以及黑龙江森工林区多种经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得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趋同性问题严重,增加了林区全面停伐后的经济转型压力;2010年后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持续下降,产业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黑龙江森工林区不同林管局之间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一致性突出,不利于依托其突破停伐困境和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为此,建议黑龙江森工林区持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产业格局等,充分应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经济转型和林区改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8.
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为分析方法,对影响全面停伐后清河林业局经营转型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经营转型流失的影响程度分为五个层次,林业职工素质和林区企业管理水平处于第五层,是经营转型的基本因素;国有林区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对全面停伐重要性、困难性的认识位于第四层;林区的招商引资能力位于第三层;技术研发能力和接替产业的发展情况位于第二层;而林区就业机会处于第一层。且自下自上,每层因素对上层因素都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大兴安岭林区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区富余职工转岗安置成为全区重点工作。为了保障转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地方财政加大了对林业富余人员转岗分流支持力度,不等不靠,积极探索职工转岗分流途径和办法,为林业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一、停伐后林区富余职工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截至2014年末,林区在岗职工中有近2万人  相似文献   

20.
为理清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业职工的工作现状,提高林业企业改制的效率,对大兴安岭林区林业职工进行就业满意度调查研究。经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问卷维度,应用调查所获数据,将问卷中各维度作为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业职工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7个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依次为个人发展满意度、个人工作自主满意度、工作条件满意度、外在奖赏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对单位领导满意度、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提高林业职工就业满意度3个方面的建议,包括:调整完善工资发放制度,搭建平台使职工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人才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