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在综述国内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横向方面和国家、政府、企业及农户四个纵向方面分析和归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介绍时间序列数据比对方法和截面调查数据统计方法及其应用;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样本选择、模型设定和计量方法选择差异等方面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和评述。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有林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关于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原则,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对国有林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关于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原则,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秦格  刘晓艳 《水利经济》2020,38(4):28-32
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通过逻辑论证,分析了河长制绩效评价体系理论研究的起点、研究假设、研究原则和内容框架的设计等要素,构建了河长制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指出河长制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河长绩效考评的一套责任分解和落实的制度安排,可以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评价方法,为河长制提供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国内外森林资源监管制度建设与发展现状,我国国有林场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管制度的一些建议,旨在为我国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实施,确保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不再受到破坏,国有森林资源总量不流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治理绩效评价本应与空心村规划、实施过程成为空心村治理前、中、后的有机环节,遗憾的是在实践和学术中均对这一重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影响了空心村的治理绩效。本文立足于空心村治理的实际过程和关键因素,借鉴帕特南制度绩效理论,探索构建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初步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演绎归纳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本文围绕空心村治理绩效的测量视角、测量维度、统计学解释和理论蕴意4个方面,构建了全面、整体、可靠、一致的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2)紧扣空间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优化两个核心维度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涵盖了评价空心村治理的16项指标;(3)4个空心村的实证对比研究,客观反映了治理的实际绩效,弥补了空心村治理后期评估的过程缺失,体现空心村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未来导向。研究结论:基于帕特南理论的空心村治理绩效评价框架和指标评价体系反映了空心村整治的本质属性和治理过程,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基于H省直属国有林场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在考核激励制度下国有林场场长的应对措施以及这种措施对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建立科学的国有林场场长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国有林场场长选拔的监督机制;规范国有林场场长的责任目标制度等3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防止国有林场场长短视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耦合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和“结构—过程—结果”理论(SPO),探索适用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背景下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行动者网络理论、“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研究结果:(1)ANT可对主体多元且机制复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有效解析,SPO可基于过程逻辑实现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流程的合理划分,耦合两种方法可突破传统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工程属性及结果导向的局限性;(2)基于ANT与SPO理论的耦合分析结果,可构建涵盖结构支撑、过程实施及结果发挥维度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体系;(3)实证研究表明试点绩效处于良好等级,但结构支撑和过程实施维度的支撑作用仍较为薄弱,结果发挥维度的潜力有待挖掘。评价结果反映了试点在设计建设、主体参与、阶段性效益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制度建设、风貌维持等方面的问题,可为后续反馈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耦合ANT-SPO理论明确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的内涵、方法与体系,未来应从理论、技术、应用等层面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其他角度4个方面,阐述了以往学者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程度,分析了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从4个方面来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制度创新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萍乡市国有林场为个案,分析国有林场制度缺陷,提出了国有林场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CFCC与FSC两大森林认证体系标准进行共性与差异性分析,并以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为例,分析不同认证标准体系间转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标准理论层面还是国有林场实证分析,在FSC认证的基础上向CFCC认证转化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中国森林认证体系与不同认证体系间的转化,提出适时更新完善标准、加强不同认证体系试点推广、加快下游产业链与市场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7年国家林业局对中国28个省(市、区)国有林场的调研数据,运用等价性检验的方法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层面上对国有林场的贫困测度和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贫困林场不一定位于贫困县,并且与国有非贫困林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国有贫困林场区域异质性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贫困林场在森林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因此,提出了相关林业部门应该鼓励国有贫困林场发展特色林产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改善职工生计条件;加强资金管理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国有林场改革等方面梳理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的研究现状,发现国有林场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适性。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国有林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以林业总产值、森林管护面积、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产生抑制效应;林业财政投资额对林业总产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对森林管护面积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业工作站数量对森林管护面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顺利进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有林场职工监测数据,基于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从改革后职工自身的收益情况、职工对林场的整体评价、职工对林场管理方式的评价等方面,采用比较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国有林场改革职工获得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获得感有所提升,改革进程与职工获得感呈强正相关性,改革促进了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但林场整体基础设施环境一般,场部相对较好,管护站点则较差。同时,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应注重自主、公平,仍需提高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山东、福建两省部分国有林场的实地调研,对国有林场有偿使用的历史实践做了阶段性的划分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主要存在如下几种方式:承包、租赁、森林资产抵押、森林资源作价入股、合作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度上有存在法律、政策和产权等明显的制度约束,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多头领导和权责不清,国有林场森林景观资源开发与现有制度的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业制度改革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从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等6个方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已有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宏观分析过多,中观、微观分析不足,存在以静态分析为主的倾向;大部分研究忽视了各项制度之间的逻辑关联和目标协同,同时还有研究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研究内容与国家既定改革目标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对未来集体林业经营模式、林业行政管理模式、公共财政支持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方式的争论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提出深化集体林业经营制度改革提升集体林业经营发展水平的若干前沿研究命题,以期为后续深化研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8.
森林管护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响应成效与影响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数据,运用PSR模型构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进行权数确定,对2007—2016年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及森林管护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响应成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对森林生态压力、森林安全状态、森林管护响应及全面禁伐之间的综合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项森林管护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森林管护对森林生态安全状况的响应成效十分显著。2007—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从最初的不安全状态,再到2010年以后持续稳定在一般安全状态,最后在2016年一跃达到了安全状态。森林生态压力对森林安全状态的提升具有负向影响。森林管护响应对森林安全状态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全面禁伐作为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森林管护政策对于减小森林生态压力提升森林安全状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坚决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治理困境;积极践行"两山论"这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论断;全面加强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及培育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经营的行为,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对经营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反向的影响,户主对政策的认知、户主对政策的主观评价以及户主对政策的认可程度有着正向影响,劳动力人数、家庭总收入及家庭森林经营收入对森林经营的参与行为并没有影响,这说明劳动力及收入并不是影响森林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森林经营相关政策是职工家庭关心的关键。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创新运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水平表现最优的为吉林集团,产业集聚程度表现最优的为龙江森工集团,二者表现均较差的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在产业结构水平评价中,龙江森工集团表现略优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者差距不大,但在产业集聚程度评价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龙江森工集团和吉林集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森林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及认证流程,加快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品牌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森林食品产业科技含量,优化森林食品产业市场布局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森林食品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