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森林资源第七次清查结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分析第七次(2004~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此次清查的5个特点;从森林资源结构、资源数量、区域分布、资源发展变化等方面揭示了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hm2,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蓄积19.61亿m3,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越发深入,不仅是面积,森林的蓄积量也需要纳入考虑。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面积,蓄积和单位面积蓄积对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天然林和人工林蓄积的因素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丰富人工林种植品种,对人工林地更新进行适当补偿,改进天然林经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业经济》2014,(5):8-11
<正>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公布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郝燕湘,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程红介绍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等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我国森林资源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27个植树节前夕,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0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我国造林绿化成绩显著。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面积1.08亿亩,营造林质量整体提高,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6.2亿亩,森林覆盖率18.21%,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7.99亿亩,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碳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公布数据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各优势树种蓄积量以及分龄组的生长率数据,估算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潜在碳储量为3.17Pg,实际碳储量仅占潜在碳储量的9.52%。这说明如果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森林资源的现状与核算意义(一)森林资源的现状中国的森林资源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清查(1977—1981年),即“五五”清查的基础上,于1984—1988年又进行了第三次清查。最新清查结果与前期(1977—1981年)比较,森林面积略有增加,森林蓄积有所减少,森林质量下降,特别是用材林中的成熟林蓄积量大幅度减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统计学方法及生态经济学价值量评估方法估算了广西斯道拉恩索公司两个原料林基地桉树人工林不同树种有机碳储量及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种树种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36.38 t/hm~2)马尾松(35.02 t/hm~2)杉木(33.37 t/hm~2),结果与其他学者利用样地调查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一致;研究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7.03×10~5t,总固碳价值为842.61亿元;3种树种单位面积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436.52万元/hm~2)马尾松(420.28万元/hm~2)杉木(400.47万元/hm~2)。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27个植树节前夕,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0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我国造林绿化成绩显著。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面积1.08亿亩,营造林质量整体提高,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6.2亿亩,森林覆盖率18.21%,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7.99亿亩,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据悉,去年全国共有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4.9亿株,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93.9亿人次,共植树448.8亿株。公报还显示,2004年,我国林业重点工…  相似文献   

9.
1 林业概况挪威位于北欧斯堪第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国土面积为3200万 hm~2,耕地面积仅占3%,林地面积大约占22%,其余为山脉、湖泊和泥炭地,人均占有森林面积1.6hm~2,蓄积125m~3。全国范围的森林资源清查是从1919年开始的,大约每10年进行1次。挪威有一个反映近70年森林资源变化的数据库,如表1。从1925年至1984年,立木蓄积增长了67%,其中,针叶树,尤其是欧洲赤松相对增长较快,生长量增加了51%。蓄积量增加和生产力提高的最重要原因是1930年开始使用的一套系统的林业政策和新的森林经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天保”工程是一项强制性保护措施,它是国家为了保护现有的天然林,使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天然林能够尽快、尽早恢复而采取的一项限制对天然林进行经营性采伐的工程。这项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计,特别是关系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虽然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到3425万hm2,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12%提高到13.92%(1993年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林代替不了天然林,例如,四川省某县是一个典型的以人工林为基础的生态县,该省以此县为典范,大力推广建设生态县,但不久前…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八大林业重点上程,带动了区域林业的发展,使全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呈良好态势。2000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森林面积比上次清查增加155万亩,特别是2001年以来,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核实合格面积1087万亩,封山(沙)育林198万亩,飞播造林68万亩,是2000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现有林总面积的1.5倍。昔日风沙肆虐、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植被稀琉的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民族经济的繁荣与…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自实施以来,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天然林资源,发挥了天然林的巨大生态效益。文章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国家、省权威机构发布的公共数据等为基础,结合《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西省资源清查成果》等,对山西2014年度天保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西天保工程生态效益价值总量为818.17亿元/年,在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价值量最大,占比分别为46.1%、21.9%、13.35%,说明山西省天保工程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七次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清查成果,采用方精云等所建立的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模型,估算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乔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96699.68万t和8436.20万t/年。其中阔叶混交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分别占63.62%和52.3%;按不同起源分龄组乔木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划分,天然乔木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为92718.24万t和7824.46万t/年,其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67.2%;人工乔木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为3979.01万t和611.74万t/年,其中幼龄林占30.91%。森工林区平均生物量为83.35t/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07t/hm2。森工林区森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为103722万t和9334.16万t/年。其中阔叶混交林生物量占森林总生物量59.44%,生产力占森林总生产力47.41%,具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西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借助天保工程第一期(2000—2010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采取实证研究与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对研究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确定整个工程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阈限值,预算出二期(2011—2020)天保工程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的阈限值。森林资源的质量变好、结构趋向合理,正在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南地区天然林资源呈现出逐步回升并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演化及加工利用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森林资源调查及清查资料的相关统计数据,动态分析了黑龙江省自建国以来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结构及森林覆盖率的演化过程,并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视角对森林资源的加工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森林资源蓄积量较低、结构较不合理,且森林资源精深加工利用程度低,林业企业抢原料、抢市场现象严重,导致森林资源加工利用率较低。基于此,从技术、产业发展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按照国家正式颁布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及联合国SEEA-EEA推荐的生态产值核算方法,对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进行了核算,并与第八、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碳汇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碳汇量呈增长态势,碳储量年均增长3.58%,碳汇量年均增长14.95%。在价值核算上,2013年我国森林碳储量价值为8044.24亿元,2018年为8824.20亿元,年均增长1.87%。2013年、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量分别为142.23亿元和272.06亿元,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约占林业总产值的0.34%。按相关研究提供的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2018年森林碳汇生产总值为141.47亿元~152.35亿元,约占2018年我国GDP总量的0.015%~0.017%。研究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呈下降态势,但森林碳储量、碳汇实物量呈增长态势。研究认为,建立统一的GEP核算标准体系、减小森林生态系统的中间消耗、提高森林...  相似文献   

17.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猛。截至2003年底,我国非公有制森林面积达到3510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20.32%,森林蓄积比例为6.77%。现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中,非公有制比例高达41.14%。近3年以来,我国营造林面积连续突破1亿亩。其中,2002年,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70.2%,2003年和2004年这一比例已超过80%,去年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在530万公顷以上。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社会资本加速向林业流动,林业产业中非公有制的比例更大。近5年,在我国林产工业…  相似文献   

18.
实现我国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2465万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28亿公顷)的4.4%,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不足0.13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07公顷)的11.9%,居世界第129位;森林覆盖率12.98%,大大低于世界22.0 %的平均水平,居世界第121位;现有森林蓄积91.41亿m~3,占世界总蓄积(3100亿m~3)的3%,人均占有林木蓄积量不足1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83m~3)的12%。我国的森林资源是很贫乏的,而且变化趋势十分令人担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搜集1976—200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森工林区国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状况,并在归纳总结大量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因素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有林地面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受灾森林面积、营林投资、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对森林资源变化有显著影响的科学合理的指标,继而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产品进出口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状况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据我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1993年的13.92%上升到1998年的16.55%。全国森林面积由原来的1.337亿 hm~2扩大到1.589亿 hm~2。森林蓄积量由原来的101.73亿 m~3增加到112.67亿 m~3。按我国人口计算,人均有林地0.11hm~2,人均蓄积量8.6m~3。就我国的土地和人口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