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公司治理,也称为法人治理、公司管理,是随着现代公司制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出现的,是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机制。这个机制能保证公司的管理层在股东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的情况下,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或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现阶段,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过高、股权过于集中,存在“所有者缺位”或“产权虚置”的现象,企业治理结构效率大大降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冲突,是我  相似文献   

2.
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影响着不同性质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发挥。与私有产权控股公司相比,产品市场的竞争对提高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绩效更显著;其中,中央直属国企控股公司的治理绩效的提高最显著,其次是地方政府控股公司,最后是地方国企控股公司。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是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对国企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为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首创跨越     
如今的首创集团正面临一次新的跨越:出让部分股份完成私募,之后力争在香港或国外资本市场上市,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国有控股公司。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同时,引入中小股东,这可以使得首创集团拥有更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使集团成为一个“大的投资平台”,为旗下的各控股公司解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效应及其内在机理。运用chow检验方法,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为结构断点,发现公司治理效应的回归方程在2003—2009年全样本期间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改善了控股股东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显著改善了非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机制,而对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有限。研究发现,对从制度层面研究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也为制度变迁影响经济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来股权结构探讨阮兴华改到深处是产权,产权改什么?一种观点是不改革国有产权结构,但架空所有者,搞日本式法人持股为主的股权结构。一种观点是不改革国有产权,搞国有股权为主的股权结构。一种观点是改革国有产权,建立以个人股权为主,多元股权主体共存的股权结...  相似文献   

6.
杨青 《生产力研究》2008,20(5):144-147
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股权的流通和退让将有助于缓解一直困扰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虚化现象,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他投资者通过搭乘法人控股股东的"便车",其利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法规和市场竞争环境的缺失是弱势利益方缺乏保护的根源。因此,要维护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公司治理的三步曲是: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成国有股权的退让,金融和法律制度的改革,最终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近期模式 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和公司制改组,一要解决国有产权(股权)虚置的问题,增强国有产权的约束和监督作用,阻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二要解决政资不分从而政企不分的问题,消除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保证企业自主经营;三要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在已有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中,国有股股权虚置与政资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容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股权激励的行为引导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以2009-2015年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调节作用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信贷契约选择的不同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激励容易诱发管理层对信贷资金(特别是长期信贷资金)的偏好,而政府干预所形成的预算软约束使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利率进行自我保护.第二,非国有控股股东对股权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与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密切相关.当两权匹配时,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代理问题,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升,从而公司可获得宽松的信贷契约;而当两权分离时,股权激励容易产生合谋效应,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降低,进而提出更加严苛的信贷契约条件.文章拓展了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变更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性质变更。国有股权变更有两种形式。一是国有股直接转让。国有股直接转让往往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变更同时发生;二是国有控股股东改制。国有控股股东改制通常使上市公司最终控股人发生变更。2003年经国资委和财政部批准的在内,共有137家国有控股股东转让国有股份,转让国有股总数达  相似文献   

10.
1.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政资分离"、"政企分离"的国有产权监督管理制度和国有产权自主经营制度,(1)明晰产权,确立国有企业(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独立地位,确保国有企业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以其法定财产承担各种经营风险和责任,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