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规划建设粮食物流园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物流园区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现代粮食物流产业为主导性基础产业,融合现代粮食物流功能和技术的开放性粮食物流枢纽中心区。同时也是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大型、超大型共生企业群。虽然“粮食物流园区”是一个刚刚出现的创新范畴,但也确实是萌生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一种新的粮食产业组织形态和发展趋势的现实反映,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粮食商品经济范畴的扩容和发展,也是粮食安全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物流现代化是关系到政治稳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近年来,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迅猛。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对于促进粮食结构调整、提高耕地产出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八五〇农场已顺利通过国家级粮食现代物流示范单位的验收,是黑龙江省目前唯一一家入围企业,发展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责任重大、意义深  相似文献   

3.
大连北良有限公司(下称北良)有极好的区位优势,其所在的大连是我国东北的粮油集散地和交易中心,著名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北方粮食批发市场和粮油仓库群、加工群,形成了完整的国内外互相联结的粮油流通链。自动化控制及配套的东北产粮区60个铁路中转库和270个产区收纳库,专业性基础设施优势为北良在粮食流通中占据强势地位创造了条件。北良目前创建的物流信息平台将适时显示产区库容、港口仓容、销区库容以及产区到港口的车辆运转、船舶动态,将产区与销区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占有信息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粮食物流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粮食物流园区是以粮食物流产业为基础,利用现  相似文献   

5.
建立大连国际粮食物流中心的探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加入WTO之际,大连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我国粮食流通的现状与大连市粮食产业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提出了建立大连国际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大连的口岸优势和大连人广纳天下客的特色优势,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满足客户物流需求为宗旨,依托东北经济区,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联手打造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这个载体,集聚整合粮食物流资源,营造一个开放统一规范有序的物流体系和环境,让国内外商家在这一大平台上共谋发展。一、大连市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大连市建立国际粮食物流中心的比较优势如下:(1)现货交易优势。大…  相似文献   

6.
粮食物流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是国家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新时代下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发展现代粮食物流迫在眉睫。本文通过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河南省“十三五”时期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粮食物流通道、粮食物流创新和粮食物流安全三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河南省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江苏若干粮食流通企业及其员工在粮食市场放开、面对WTO和现代物流的竞争压力,应积极克服企业自身弱点和体制、机制、经营方式的局限,遵循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利用WT0有关优惠条件及江苏区位优势、粮食企业自身比较优势,依靠政府的扶持、合理规划和布局,企业优化重组与现代物流技术改造、体制和机制自主创新、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粮食市场规范化和绿色化建设等路径,实现江苏粮食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东北地区智能化粮食物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东北地区智能化粮食物流体系势在必行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为80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其中玉米产量已连续多年占全国的30%以上。东北各省平均粮食商品率保持在70%以上,每年都有2000万吨的商品粮通过粮食物流系统供给国内销区市场并出口到世界十几个国家,东北地区现有粮食物流系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现有粮食物流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流通梗阻,不能解决粮食流通的及时、快捷问题;二是不正常现象频发,手续…  相似文献   

9.
<正>一、南溪粮食物流的现状(一)区位优势。南溪现代粮食物流园区位于四川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内,东邻江安,南靠长宁,西接宜宾市,北连富顺县,隶属于宜宾市。位于宜宾、泸州、自贡三个区域中心城市腹地。县域内交通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粮食产业以粮食物流园区为平台进行集约式发展,并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了粮食就地转化增值,粮食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循环经济,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流通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乃是当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对粮食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并给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对策建议:应抓紧建立统一运作的粮食安全发展基金,为有效实现粮食安全与发展目标提供必不可少的财力保障。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实现粮食产业与时俱进的发展,应当不失时机地努力实现区域性粮食物流节点园区化。也即有规划、有步骤地把重要的粮食物流节点建设成为以粮食物流为依托,以粮食产业化为纽带,使粮食及其相关产业有较大程度集聚的粮食物流园区。此外,针对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把活粮管死的僵化体制和陈化机制,提出粮食储备功能应适度市场化。也即对储备粮的轮空范围和轮空期适度引进弹性机制,以便在粮食安全保障线以内结合加工、销售和进出口业务,以尽可能实现储备粮保值,乃至在一定条件下升值的目标,以尽可能在总体上减轻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2.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分析研究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具体内容,目的在于通过粮食物流园区建设,促进我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建立,推动粮食企业在新形势下更快、更好、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推动了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变革。根据国家粮食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我国新一轮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已经启动运转。在大力推进和发展现代粮食物流这一宏观背景下,传统的粮食储备库作为物流供应链当中的一个节点,其功能和角色也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创新是粮食物流园区适应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分析了粮食物流园区的内涵与特征,并进一步运用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理论,系统分析了粮食物流园区知识创新机制:知识创新的要素、知识创新的过程和知识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15.
广西粮食物流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和现代经济的“加速器”。建立广西粮食物流体系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6.
粮食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无论是粮食产区还是销区,全国粮食现代物流都在规范化、跨跃式地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正逐步形成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散粮物流量占粮食物流量的  相似文献   

17.
整合环渤海地区粮食物流资源解决东北粮食南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东北经济区常年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左右,每年有大量的粮食销往全国各地。然而“运输难”一直是困扰这些粮食走出东北南运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整合环渤海地区的物流资源。东北粮食南运“难”难在何处1.运力不足难以实现“货畅其流”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运输这一功能地位不断提高,粮食运输成了决定整个粮食物流顺畅与否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国运力不足阻断了粮食物流。据统计,2004年春季,全国各地铁路部门的车皮需求量为28万辆,而能够满足的运力不足10…  相似文献   

18.
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农村与城市相比较而言仍是比较落后的,同样,农村粮食流通发展现状也比城市落后。农村粮食流通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粮食流通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粮食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和战略物资。粮食流通行业发展现代物流十分必要.前景广阔。本就粮食部门发展现代物流问题谈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形成全国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四散化”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