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来经济理论界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 行了深入的讨论。 第一种观点:马克思 所说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不包括脑力劳动、科技工 作和经营管理。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 改研究会会长):马克思 明确指出,只有生产性劳 动才是价值的源泉,非生 产性劳动不能创造价 值。马克思当时界定的生 产性劳动的范围比较狭 窄,仅将物质生产部门的 劳动以及为物质生产部 门服务的运输业、邮政电 讯业、仓储业等部门的劳 动视为生产性劳动。但 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一方面,生产性劳动 的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 面,生产性劳动的形式也 发生了深刻…  相似文献   

2.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首先,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的劳动,主要指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大大增强。因此,有必要深化认识。其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为了揭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也存在生产商品的劳动。劳动价值理论既要应用于资本主义,也要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第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著…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 其创立目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是从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开始的。 商品的两因素是由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也就  相似文献   

4.
去年,您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谈话,批评了许多经济学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读,明确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是无可置疑的。马克思早就认识到脑力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这些基本原理,用不着今人去补充和发展。这次发表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的谈话,虽然语句平和,但仍然坚持了上述的观点。我们在考虑刊发的过程中,又有一些问题,希望您能补充阐释。讨论劳动价值论,自然要联系中国现实的私营企业。在我们石油企业的职工中,可以说很多人对于否定私营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不理解的,包括我本人。我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叙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和学术扩展性,从其逻辑基点上可以延伸出对一系列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制度及政策选择的科学思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经济分析的逻辑基础,是可运用于或启发我们观察和研究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学术源泉,更是中国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也是在发现新现象中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此之后,理论界的讨论十分活跃,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您能不能结合当前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何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臧: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采认识。首先,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即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创造的,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就价值而言,它不包括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进一步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用要素价值论采取代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  相似文献   

7.
深化时劳动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当代共产竞人的时代课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结合新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课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结合新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为建设有中国特我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关系在社会表面上表现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的形式,旧结为“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样一个公式,即三位一体公式。这个公式是说在价值创造和分配过程中,资本创造了利润,利润是对投入资本的报酬;土地带来了地租,地租是对土地的回报;劳动带来了工资,工资是对劳动的补偿。按照这个公式,资本主义社会,地主、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被完全掩盖了。这就是资本拜物教。 马克思针对上述观点,在总结资本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彻底揭穿了这个公式的错误性质,深刻分析了产生这个公式的阶级根源和认…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从商品定价的基本理论入手——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根据人的属性来划分需求属性入手对企业进行不同性质的分类,然后根据效用价值和劳动价值这两理论进行产品的定价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企业应该按照产品的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对于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企业应按照消费效应价值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对于满足消费者时代需求的企业会按照技术价值来决定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1.
<正> 伟大导师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摘自马克思《资本的生产过程》)。管理的主要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可以说有共同劳动,就有管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引起了知识经济的全面崛起。经合组织指出,该组织成员国在过去10年中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国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达到20%至25%,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知识经济社会,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不再是土地、劳动力和金融资本,而主要是知识。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面对知识经济中知识价值的突现以及与传统经济的不同规律,如知识的丰富性与资源的稀缺性、知识投入的边际收入递增与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等,许多学者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产生了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所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之一。斯密的《国富论》是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著作。这部1776年发表的著作,离今天已很遥远。可是我总觉得有些论述仍然有现实的意义,其中关于劳动工资差异那部分,尤为突出。 按照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劳动者的工资是以劳动时间为标准的。劳动了同样时间,应取得同样的工资。不同职业的劳动,在同一地区,基本趋势是,相同时间的劳动取得相同的工资,这是自然竞争的结果。只要劳动者的竞争是正常的(既无垄断又无过度竞争)、劳动者选择职业更换职业是自由的,那么…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之一。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生产力当然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另一方面又看到做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又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决定今年是“质量、品种、效益年”,这就表明我国经济建设由过去的资金和劳动投资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转向依靠科技扩大再生产的内延性发展为主的战略转变。“质量、品种、效益”按其实质来说是技术问题,其中包括广义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早在一百年之前马克思提出过。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题目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引用的19世纪中期英国下院食物掺假调查委员会的观点。在这里,自由贸易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代称。当代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经济中,虽然仍然有着商业欺诈的现象(如美国著名大公司亦有做假账现象),但是假货贸易已经极为罕见。在这些国家里,资本家已经不屑于用、或者不敢用假货贸易的手段,因为那是不可能盈利,甚至可能导致破产的。  相似文献   

17.
1、职业经理人的含义及作用 如果从“企业管理是劳动”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为职业经理人下这样的定义:凡是能够代替资本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执行管理、监督、决策等职能的企业雇员,都可以称为职业经理人:经济学家茅于轼则把职业经理人描述为:彬彬有礼,懂得妥协和怎样与合作者共同谋求利益,而内心仍具有强烈意志和高度原则的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本质上是劳动者的组织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只有社会劳动问题才是这个组织的支柱和灵魂。对劳动和劳动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 ,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团结广大职工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是…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管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的建立、持续、解除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必须以国家的劳动法规政策为依据,依法而治。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劳动争议发生的数量也在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同平均主义在消费品分配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如何看待劳动者劳动报酬存在的差别。平均主义观点的实质是反对按劳分配,要求建立某种符合小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分配方式,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平均主义曾经是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后还常常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要求,这是因为一直存在着产生平均主义思潮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直接交换,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才能得到贯彻,劳动报酬的数量也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由此就出现了劳动报酬上的差别。这种以劳动作为依据而产生的差别不是“贫穷悬殊”,也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作者还指出,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自然时间分配,把按劳分配原则同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等同起来,都是不对的。 本文还专门分析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认为,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既要体现按劳分配,又要有利于保持杜会公仆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