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通货紧缩是否也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与物价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本通过分析十多年的月度数据,试图对中国的情况作出判断。一、近几年货币、物价的基本走势1货币增长回落趋稳。(1)货币增速回落,趋同趋稳。1993年以来的六年半时间,我国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参见图1)。第一,1993~1994年两年高速增长且剧烈振荡。此间增长速度基本上在20%以上,波动幅度10个点左右。比较明显的是,M0、M1…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是货币超额供应的结果。马歇尔的K值和超额货币增长两个指标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国内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周期性波动(高涨和衰退)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货币供给的周期性变化,美国的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乖离度较小恰是美国财政货币当局逆周期高超的调控技术的结果。格兰杰定理的实证表明,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不存在反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流动性调控与货币信贷增长一直为金融界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流动性调控与货币增长关系研究的依据出发,逐步论述了流动性调控与货币信贷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但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预计2007年GDP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物价较稳、效益较好”的局面。但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已明确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属于“微调”政策。央行30日晚间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基础货币的供给与货币乘数持续增长。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货币的供需不平衡使得物价在今年短期内飞速增长。本文研究了当前形势下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任何货币都有主权,绝大多数货币都有国家背景,而比特币的“亲岁’却是计算机软件,是完全虚拟的货币。与传统的货币不同,它是由开源P2P软件产生的数字货币,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该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各个流通环节的安全性。很显然,比特币的设计者最初就有意地针对现实货币的人为操控,无止境的滥发。全世界所有货币都在超宽松,唯有一个货币有节制。这自然地成为“卖点”。但有一点绝大多数人不明白,货币稀缺是大忌,因为现实的货币都是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的,货币太少,流动性紧缺,经济增长也将停滞。因此说,比特币不是货币!  相似文献   

8.
宋立  王元 《中国物价》2006,(2):9-12
总体来看,2005年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趋于加快,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相对偏低,货币流动性继续下降。人民币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但贷款增长速度偏慢.存贷差持续扩大,在银行系统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同时.非金融系统面临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不足进而紧缩压力。为了防止2006年出现通货紧缩和增长波动,货币政策要在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及时进行预调、微调,适当增加狭义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保持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在合理水平的稳定增长.并不失时机地抓紧解决需要及时解决但形势严峻时期往往难以顾及的长期问题。考虑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比例双重约束下信贷增长的局限性。要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及股权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学术)》2007,(10):31-34
2007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7.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06%,增长幅度比1季度末低0.21个百分点,比5月末高0.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2%。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依然强劲,央行回收流动性的任务依然艰巨。预计下半年信贷超速增长的势头不减,央行将继续使用数量型调控手段来回收流动性,此外央行可能继续提升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本外币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等。  相似文献   

10.
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货币的形态,而且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也对货币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动性相关性的检验,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流动性较强的货币有着明显的替代效应,但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替代。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而且模糊了各种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并导致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向流动性较弱的货币转化,从而使货币流动性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为解释我国货币流动性长期下降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彭小林 《商业研究》2012,(10):118-125
目前,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成为股票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联系,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关系,以及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发现货币流动性M2、M1和市场非流动性动态负相关,M0与市场非流动性动态不相关;货币流动性M2和M1的正向冲击能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而M0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自身是影响市场后期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基于流动性过剩的观点分析通货膨胀的起因与传导机制,用相关经济学方法分析通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增发的相关性,提出有效治理通胀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7中国经济展望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但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预计2007年GDP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物价较稳、效益较好”的局面。但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对外经贸财会》2007,(8):62-62
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但是,严格地说,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成因或解决方法上来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理论问题.并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货币发行过多、存贷差过大等问题而已。  相似文献   

15.
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人、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3.本准则不涉及以下事项:(1)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2)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定义4.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2)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指经济体系中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一、流动性过剩的表现首先表现为货币供应量过多。2000-2007年M0、M1、M2年均增长分别为10.7%、15.9%、17.1%,货币资本非常充沛。同时,我国广义货币M2增长快于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广大消费者将自己未来的消费需求以“消费预支”方式,变货币储蓄总量为部分“实物储蓄”,这样可以有效遏制流动性陷阱.以内需增长拉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的稳健货币政策操作基本满足实体经济运行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措施,及时解决了货币市场时点性流动性短缺问题。年内及明年,应丰富稳健政策内涵,更加有所作为,适时适度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应注意防范利率、汇率市场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步伐的不断加快、强大的本币升值压力和货币升值后的“财富幻觉”,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充裕的流动性,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引导下,我国实质上已经进入了隐性通货膨胀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和需求稳定增加必然将主导价格总水平的进一步回升,对此货币当局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货币金融政策,同时引导过剩的流动性分散在不同的产业和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供应中的货币陷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货币供应中的货币陷阱问题。近年来,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影响下,外汇储备异常增加,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挤压正常的工商业贷款并造成流动性过剩,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出现所谓货币陷阱问题。这种现象提醒经济政策管理当局要关注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