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盟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形成使广西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广西经济发展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广西主要经济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的经济转型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广西经济发展存在工业化率相对较低,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转型成为迫切要求,并从产业结构、资源与环境、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适用性人才"的发展现状,探究未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的原因,区域性人才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合理,体制以及用人机制等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形成人才"二次吸引"的模式,人才的不合理分布、各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配比不科学,尤其缺少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物及其团队,这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合理化、正常化的发展。本文针对此提出了应采取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做好科技人才引进的规划、储备和开发工作,做好人才的激励措施,发挥人才"二次吸引"模式,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适用性人才”的发展现状,探究未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的原因,区域性人才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合理,体制以及用人机制等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形成人才“二次吸引”的模式,人才的不合理分布、各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配比不科学,尤其缺少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物及其团队,这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合理化、正常化的发展。本文针对此提出了应采取以产业集聚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做好科技人才引进的规划、储备和开发工作,做好人才的激励措施,发挥人才“二次吸引”模式,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济源市科技人才引进与发展的环境现状。从济源市产业环境社会、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三方面对科技人才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构建江苏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江苏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强、机制不够灵活、环境不够优越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从营造科技人发展环境、提高科技人才整体素质、完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区域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其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创新成果和创新绩效。本文依从纵向结构的思想,界定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概念,提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三维环境体系,即宏观区域环境、中观集群环境和微观企业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武汉长江光电"企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作用机理。最后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出发,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并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关防治措施,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特殊性,提出对广西北部湾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家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新一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瞻远瞩,从战略和宏观上统筹考虑,提出规划的初步目标:用10~15年时间,使北部湾经济区的GDP占全区GDP的比重要达到45%。要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它所需的内外环境、制度保障、发展战略和支撑体系等诸多要素,  相似文献   

9.
从“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个维度,并细化为九个指标对上海市引进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了考察。经过分析得出综合结论,上海在执行引进海外科技人才政策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为人才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推动了海外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但是还存在着国际人才的集聚度很低、对海外一流人才吸引力不大、人才制度和发展环境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关键支撑。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江苏科技人才发展现状,提出了区域分布不均、培育力度不强、服务机构不优等制约人才发展的问题。立足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文章结合江苏实际,从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引才方式、丰富育才手段、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为科技人才引育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耕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度大、产业链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物流环境不优等问题。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要培育壮大强优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增强相关产业及各要素协调配套能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等,以此加快培育形成经济总量大、优势明显的大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趋严峻。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理论依据,结合北部湾地区的环境现状,通过对排污权交易机制与其它环境措施的比较分析,论证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必要性;对排污权交易机制作数理分析,最后得出在北部湾地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建设循环经济实现北部湾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4,(1):75-78,96
广西新的战略支点的构建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对构广西建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引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味着国家将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给予更多、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争取北部湾海洋石油开采权,建设中国——东盟能源合作开发基地;科学合理布局,推进石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石化产业产品结构;促进产业集聚,组建特色石化产业集群;突出龙头带动,发挥大项目的抓手作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石化产业可持续;完善配套体系,助推石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西安的宏观环境、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科技人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跨世纪科技人才队伍,是迎接21世纪经济科技发展新挑战的重要举措。从“九五”开始,未来15年,党中央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投向西部,这对青海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面对机遇,要振兴青海经济,重中之重就是要大力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队伍。 然而,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是: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尖端人才奇缺,队伍老化,素质普遍较低;年纪较轻的高级专家偏少,专业结构和行业分布、学历结构等方面也不够合理;由于我省客观环境和其它各方面条件限制,科技人才流失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尤为突出。据统计,1986年至1991年期间,流失人才高达12680人,1992年至1994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考:通道经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茉莉 《开放导报》2007,(1):74-76,92
本文从通道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通道经济作了理论界定,并分析了北部湾地区发展通道经济的有利条件,讨论了北部湾地区发展通道经济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加快辽宁省县(区)域经济发展,对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意义重大。本文从辽宁省实际从发,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如依托资源,明确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县区工业;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重视品牌带动;突出以民营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提升县(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6):100-103
北部湾与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同属南方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相当,比较两个经济区的发展,对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认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坚持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优势,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聚集人才,创建人事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20.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根本之举。文章对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效能建设进行了综合考察和思考。文章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效能建设取得的成效,接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分别从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