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皖江城市带是否具备旅游目的地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体制、机制、产业融合、政策和人才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撑体系,以提升该城市带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彦  管珊珊 《经济视角》2009,(12):78-80
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占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重。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从总量上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旅游大国并不意味着旅游强国。而且,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中度偏下的地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旅游业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基础,我国要成为旅游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占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重,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从总量上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旅游大国并不意味着旅游强国.而且,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中度偏下的地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旅游业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基础,我国要成为旅游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絮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0年,江苏旅游经济总量位于全国第二位,江苏省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其中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对江苏省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剖析江苏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江苏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宜昌市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宜昌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建设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重要途径。宜昌市旅游资源丰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海外客源市场过于集中、市场主体少、业务量小、创汇能力低下等问题,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本文认为应该从多方面增强竞争力,以国际旅游线路为纽带,通过跨区域联合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外资的大量进入是必然趋势。文章利用2006-2009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FGLS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FDI确实带来了产出的增长,但是对技术溢出的效应不显著。本土的自主研发投入无论是对产出效应还是对技术溢出效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人力资本制约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但是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皖江城市带FDI并没有通过本土的研发资本投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耦合方式,对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有着丰富的遗址、山水、宗教、工商、名士、戏曲等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国家中部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推动,皖江城市带的旅游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和发展机遇;在宏观政策层面实施统筹发展、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皖江城市带旅游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皖江城市带旅游品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20-222
构建区域旅游品牌具有促进皖江城市带旅游合作、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等作用。皖江城市带在构建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旅游形象,旅游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和区域科研教育实力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合作机制,完善旅游品牌支撑体系,建立统一的品牌营销中心和全面的营销网络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该地区经济绿色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加速安徽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文章在阐述文化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皖江城市带文化旅游资源在历史、目然景观、宗教、文艺等方面的丰富性,并据此提出其发展路径:统筹规划、促进品牌建设、打造精品路线等。  相似文献   

12.
加快安徽省旅游经济大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安徽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从以皖南为重点向全省统筹协调发展转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经济网络布局。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合肥市旅游饭店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合肥市旅游饭店业在整个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经济贡献、成本与费用三大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合肥市旅游饭店09年经营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对合肥市旅游饭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对旅游饭店竞争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晓丽  祝亚雯 《经济地理》2012,32(9):161-165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随着安徽省"文化强省、旅游大省"战略的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共识。研究表明,目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融合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产业链衔接和延伸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慧敏 《技术经济》2009,28(10):98-101
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模糊分析、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多因子、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构建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分别对安徽的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用贡献率这一指标来研究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旅游收入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反映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通过旅游经营者的旅游供给而不断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体现着旅游产业部门和企业在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运行与价值实现。旅游收入与分配是旅游经济运行的前提,对其进行考察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本章从收入和分配两个方面入手,对旅游收入分类、指标、旅游企业收入和分配以及旅游收入乘数的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探讨三大都市经济圈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明确旅游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三大都市经济圈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影响其旅游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三大都市圈旅游经济增长的战略构想,即确定旅游为新经济增长点,推进旅游业技术进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9.
从体验经济角度,通过对皖西地区乡村体验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发现,皖西乡村体验旅游发展不仅具有资源、生态环境、区位等优势,也有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缺乏等劣势;既有很多发展机遇,如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增加等,又面临着竞争日益加剧等挑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市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自大庆市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其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以后,政府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发展旅游经济策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分析大庆市发展旅游产业的现状和机遇,提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