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居民储蓄的分布特征——微观数据及其宏观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水平高于农村,但储蓄在农村居民之间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却高于城镇,将教育和医疗支出计入消费以后,中国的居民储蓄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2)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LCH)不同,中国家庭的储蓄率表现出随着户主年龄上升而缓慢下降的趋势,如果考虑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影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3)中国家庭的储蓄率与其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家庭之间的储蓄差距已经超过了收入差距,绝大多数储蓄集中于少数高收入家庭.文章最后探讨了相关结论的宏观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引入效用函数,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79~2008年省域面板数据和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提取真实消费支出,对中国居民的当期消费是否受习惯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前期消费的习惯形成对中国居民的当期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习惯形成对中国不同地区居民的当期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降低了东部地区居民的当期消费,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居民的当期消费.  相似文献   

3.
于冬 《集团经济研究》2007,(30):290-291
1.基于消费行为的跨期消费平滑模型 对经常账户的跨期分析方法源自消费和储蓄的持久收入理论.在一个小的与世界资本市场接近的开放经济的研境里,持久收入理论暗示着暂时的冲击(这里定义为对当前资源的很大的冲击而不是一生资源的冲击)可以导致国民储蓄和经常账户非常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千变万化,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例如,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政府调节、以及不同个体的生活环境,背景,经历,价值观等都会对居民储蓄行为产生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变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利率、物价水平、社会消费风气、未来预期和生命周期。要改善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就必须要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保持适当的利率水平,稳定物价水平,增设银行储蓄网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建立消费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狄格兰尼在5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消费生命周期假说,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关于消费—储蓄行为的学说。该假说强调消费者从一生的收入来安排一生的消费,强调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在消费—储蓄决策中的重要性。该假说为理解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储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消费函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决定一个国家储蓄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本文的研究将对这些问题给出定性和定量的答案。 一、典型决策者一生的消费、资产和收入 1.消费者行为假定 按照生命周期假说,一个人任何时刻的消费决策都涉及以下因素:(1)消费效用函数和时间偏好率;(2)对自身寿命的预期;(3)对未来利率和非资产收入的预期;(4)现有资  相似文献   

7.
中国居民储蓄行为计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影响居民储蓄行为解释变量的筛选 居民储蓄是现代社会总储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广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的剩余部分,是城乡居民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之和.由于影响和决定居民储蓄的因素众多,因而居民储蓄的变动轨迹必然复杂多变.笔者通过对我国及西方储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及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发现影响居民储蓄行为最综合、最主要的经济解释变量可归结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利率及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储蓄生命周期理论现代关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的理论主要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和莫迪利亚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后者对于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最具有指导价值,可以说是企业年金基金积累的理论解说。  相似文献   

9.
关于消费不足,如何鼓励人们多消费的讨论,在后SARS期间更是各界都渴望的事。然而中国现在的问题,消费不足仅是现象,80%人群的收入不高以及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的“恐慌”才是宏观政策需要解决的事。储蓄的“预防动机”使储蓄大量增加,而消费指数基本不增。  相似文献   

10.
简化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未成年期一般收入较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在中青年期有多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