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费改革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相关理论分析经济学上一般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publicgoods)和私人产品(privategoods)。所谓的公共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效用上的非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一般认为,从整体上看教育并不是纯粹的公共品,而是介乎公共品与私人产品二者之间的混合产品。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政府抗击“非典”的经济学分析 按照经济学理论,政府和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边界划分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私人产品。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公共产品特性有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上述三个特性可以满足“纯粹公共产品”概念。对于“纯粹公共产品”,诸如国防、外交等,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应由政府部门通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教育产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庆红 《经济师》2002,(3):19-21
文章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 ,分析教育产品的性质。指出在教育的不同阶段 ,教育产品可分别选择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形式。并从教育投资收益率和平等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教育产品选择不同类型的经济学依据。然后依据产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分析教育产业市场形成的内在根据。最后分别从资本市场和发展模式角度提出发展教育产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分配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与服务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研究从城乡分割条件下的逆向投入方式转向城乡统筹条件下的正向非均等投入方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由低水平普及阶段向高水平均等化阶段跨越的客观必然性。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与不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相适应,存在四种投入分配方式;评价了实施逆向投入方式造成了先进的城市教育与落后的乡村教育相并存的"二元结构"差别状况;提出了在2020年战略机遇期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目标与彻底转变城乡投入分配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辽宁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这三个基本公共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非均等化产生的原因,依此设计辽宁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教育产业化的科学内涵,合理划分教育的层次,是实行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教育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为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来临、教育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是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重在收费制度改革,其核心内容是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博士)由国家培养和自筹经费并行改为资助制,即取消国家计划,所有研究生都要交费。研究生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收费是合情合理的。“全面收费”并不是“全面自费”,学生缴纳的学费只是全部经费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民国教育近代化变革中,山西凭借其强有力的教育公共化措施,成为当时中国的“义务教育策源地”和“教育模范省”。山西省政府以财政大力支持教育,进行教育实用化、教育大众化、教育财政化变革,使教育逐渐成为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私人教育需求和供给不足的问题。其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溢出效应,间接增加了家庭收入,并改善了社会学术、技术和人才环境,提高了民众的教育意识,改变了山西从传统以来的教育习惯。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财政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界对于义务教育财政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论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关于义务教育产品性质的研究;二是关于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主体及各级政府之间对义务教育财政管理职责划分的研究;三是关于各级政府之间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研究。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前述研究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单纯的教育研究,实践研究偏少,关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研究偏少。因此,这两方面将成为今后教育财政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一、商品价值的决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评价的过程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商品经济是人类处在还不能由一个统一的社会中心完全根据计划对社会生产直接进行安排这一历史阶段的经济形式。在这种经济形式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只有经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才能形成价值。这说明在商品经济中作为交换基础的价值,不可能是一个纯粹计算的结果。因为如果社会能够对价值进行计算就意味着社会已经有条件直接根据社会需要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进行安排,那么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讨论教育服务的性质,然后从效率的角度,运用公共产品、公益产品以及交易成本等理论论证了政府干预教育提供的理论依据与方式,并分析了私人部门提供教育的可能性,提出构建多元教育提供主体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教育服务提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教育提供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拟公共产品”与我国商品市场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商品市场上的产品以两种形式存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是私人拥有,个人消费或使用的产品;公共产品是团体拥有、集体消费或使用的产品。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特征是不同的。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可分割性、排他性。公共产品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追求教育公平,保证教育的公益性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然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财政教育投资、生均教育经费、义务教育完成率等方面。要缩小教育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公平、公正为原则,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宏观管理与监督。促进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征教育税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共经济学告诉我们,通过税收还是通过收费来筹措政府收入,取决于政府提供产品的性质。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因而政府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教育扶贫是一种精准扶贫方式.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实施了多项教育扶贫工程,但文献上缺乏就宏观工程对微观个体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科学评估.文章以1995-2000年第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下文简称"义务教育工程")为外生冲击,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年和2014年的跟踪调查数据,根据未公开的县级代码识别了政策实施的具体县级单位,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教育扶贫对微观个体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研究发现:(1)义务教育工程弥补了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不足,增加了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在绝对和相对层面增加了贫困地区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并显著减少了辍学和延迟读书的现象;(2)这种义务教育的普及质量相对较差,且大部分劳动者没有更进一步接受初中以上的教育,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上专业技能相对较差;(3)该项政策并未促进劳动者继续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教育,导致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且增速较慢.随着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该项工程的积极效果正在逐渐衰减,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应成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及教育产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产业最主要的职能是向社会提供培育人才的服务。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劳动者素质通过教育而提高,会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教育产业的产品或服务性质是多元的,既存在着作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产品或服务,也存在着具有明显私人产品特征的教育产品或服务。应针对我国教育产业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产品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全国的数据表明,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教育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这也许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父母在教育投入上的"重男轻女"倾向已经改变.但基于高等教育数据的协整分析发现.自1979年在城市严格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对教育的性别平等在统计数据上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观察到的教育平等可能不是人们的观念改变所导致的.教育的性别平等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解垩 《经济学(季刊)》2013,(4):28-36,10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之间的联系,检验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支付对私人转移支付的非线性挤出效应。采用两阶段heckman方法,第一阶段因变量为收到私人转移支付的可能性,第二阶段的因变量为收到私人转移支付的数量。私人转移支付发出方的动机是交换动机,公共转移支付只是增加了私人转移支付的可能性,但公共转移支付并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数量;私人转移支付动机并不是非线性的;把公共转移支付分为生产性和生活性后,两类公共转移支付对净私人转移支付数量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及供给制度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延松 《经济论坛》2004,(13):104-106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纯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公共产品具有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私人产品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和享用,具有可分性、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征的物品和劳务,称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根据西方经济理论,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也无法解决准公共产品的供需问题,需要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准公共产品的供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可以使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将一般的生产劳动者转化为知识员工,从而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教育将科学技术渗透到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当中,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生产力决定教育,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而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