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质量审计度量存在争议①,以区域性事务所作为低质量审计的代理变量②检验低质量审计需求的公司特征,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公司所处地域经济水平以及公司是否有发行外资股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负相关,公司负债水平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呈倒"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股独大"公司选择区域性事务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审计风险的几种类型,分析了审计重要性及重要性水平在审计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及审计风险三者的关系,提高人们对审计风险的重视,希望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丹华 《会计师》2010,(3):72-73
<正>审计模式的发展是使审计成本不断降低的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成本控制的特点、风险评估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成本控制的着重点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设定以及怎样进行风险测试等等问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借鉴国内外新近研究成果,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问题的理论及其应用做一次比较系统而有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于不同质量审计服务的需要形成了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而在事务所的相互竞争中,行业专长又使得现代审计市场结构逐渐明朗化.本文将整个审计市场分为高质量审计服务市场和低质量服务审计市场,分析了事务所行业专长的形成,以及行业专长如何促成现代审计市场结构明朗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随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探讨审计风险的含义、种类、存在形态以及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重要性水平关系,对控制审计风险及避免审计失败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信义 《上海会计》1999,(11):46-47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笔者现就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谈点肤浅认识。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主要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  相似文献   

7.
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是风险基础审计,而且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抽样审计,并非详细审计。可见,在审计过程中,恰当、合理地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和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对于防范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制定审计重要性与审计网络评价准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评估审计风险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贯穿财务报表审计的计划、执行、报告等整个过程,影响着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的难点。在审计实务工作中,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中,把握好重要性水平的运用,对于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客户重要性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也在改变。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3—2006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重要性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4年和2005年,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2006年,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进而对会计师事务所分组检验,在"十大"样本组,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没有显著统计关系;在"非十大"样本组,2006年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审计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对重要客户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0.
<正>审计建议作为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也是衡量审计目标完成程度及审计工作建设性职能发挥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充分认识审计建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亟待引起我们审计人员认真研究和思考。一、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建议提出了新要求审计建议是指审计部门对一个审计项目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由审计组针对审计发现提出的能够促进审计对象提高经营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审计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入,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按照可能准则得出的审计结果之间的差距将是审计期望差距的主要构成要素,并由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而导致。为弥合审计期望差距,减少审计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不能仅依靠审计师的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而应在被审计单位收集、计算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实际重要性水平基础上,审计师依此报价、投标并进行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公示本次审计的三种重要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崔琰 《中国外资》2010,(8):117-118
对于不同质量审计服务的需要形成了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而在事务所的相互竞争中,行业专长又使得现代审计市场结构逐渐明朗化。本文将整个审计市场分为高质量审计服务市场和低质量服务审计市场,分析了事务所行业专长的形成,以及行业专长如何促成现代审计市场结构明朗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博  张广君 《河北金融》2010,(12):41-43
重要性是审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制定审计策略、提高审计效能、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在各个阶段的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纪鸿晨  周义 《辽宁财税》2003,(12):51-52
判断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应该有一个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是法规标准和因果标准,定量的标准即重要性水平。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本就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也对其信息系统产生极大的依赖性。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逐步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变化,创新信息系统审计方法,将信息系统的风险降到最小。信息系统开发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开发审计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所运用的一种专业判断,它将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是外部使用人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师应对由于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给责任对象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被描述为反向关系.但是,这种说法仅在特定的情况下成立,有些情况下二者可能成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审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容易.本文详细论证,并以图示直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分别是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以及审计证据.对于每一个审计人员来说,这三个概念都十分重要,是他们必须理解与掌握的概念,只有掌握了这三个概念,才能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相结合,才能够很好的进行审计工作.本文主要从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这三个概念,分别给出他们的定义、构成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郑小荣 《会计研究》2012,(10):79-86,96
本文从目标受众立场出发,采用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证实了公告质量特征对审计公告质量的影响、公告质量特征水平与其重要性水平的关系,以及审计机关策略性公告行为的存在性。实证结果表明,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特征对于公告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特征水平与其重要性负相关;审计机关公告行为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预算执行各部门的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预算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水平,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明显的。笔者认为,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