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荣刚 《西部金融》2005,(10):39-41
金融业通过内部化合的催化、克服机会主义的外部修正及内外沟通搭桥等几种方式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本文分析了金融业通过对经济资源的整合与引导,推动制造、物流等产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良性循环的逻辑,同时展望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金融产业发达的地区往往易出现金融机构集群发展的组织形式,我们把这种现象成为金融集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托其港口的区位优势,以及金融业长久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坐标。而其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即金融机构的高度集聚,本文通过对香港金融产业发展进程的数据搜集和整理,计算其金融集聚度的变化,并通过主成份分析和回归方法建立模型,对香港地区金融集聚的主要因素归类分析,从而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产业联结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维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顺畅运行。本文通过考察金融产业集群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探究金融产业集聚以及金融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进而剖析金融产业集聚形成金融产业集群并最终助推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般路径。基于此,为促进金融中心的发展建设,本文提出加强区域性金融资源流动,助推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而促进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陇南徽县、成县是传统的铅锌工业县,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业在支持县域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步伐,对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多层面、全方位的支持,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在调查了解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后金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金融支持政策,以期为做好产业升级后的金融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金融产业集聚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并有效推动了当地及其周边的经济发展。本文根据金融产业集聚的产生背景,将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地理位置、经济效应、贸易需求、政府推动和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基于此,笔者利用我国2000—2009年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方法中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了经济效应、贸易需求、政府支持、地理位置等对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总结了企业区位集聚的原因,并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近代“工业区位论”先驱韦伯在20世纪初就认识到集聚的重要性,并把集聚引入区位因子的视野。随后,又有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本文按照学派的顺序简述了现代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带来外部经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效应,为企业品牌簇群优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产业集群品牌是由多个企业品牌支撑,以乘数增长方式放大了单体名牌效应,能够极大地提高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扩展集群产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企业进行场所决策形成企业集群,形成企业集群的同类场所间竞争形成产业集群。基于场所内的同质性和高集聚度场所的优质性,企业外部人获得信息费用的节约将导致场所内获得自我强化的集聚经济。场所信息价值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给出了政府存在的意义,但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边界止于其对产业选择的试错能力。  相似文献   

9.
推进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壮大县域经济,就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而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推进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应该做到政府推动型和民间发动型产业集群的结合、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的结合、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结合、产业集群和劳动力转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效应是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封闭环境下发挥了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但随着产业集群的经营环境从封闭逐渐转向开放,集群网络的社会资本效应逐步下降。文章结合陕西户县纸箱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县域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效应,得出社会资本效应下降后县域集群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工业废弃地不仅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在尊重科学规律基础上,应将工业废弃地纳入城市文脉的保护视域下,传承城市工业的文明,实施适度的旅游开发,契入公共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教学目标与模式、教学共性与个性、教学条件与效果和教学长处与短处四个方面分析了工业设计教学,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确立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校和区域经济优势。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的放矢,尊重客观规律,格外重视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办出先进的教学特色,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工业增加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作为体现各工业生产单位经济运行质量和最终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既反映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又反映本单位的生产效率,还是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的基础.有两种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分别为生产法和收入法(分配法).从理论上讲,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应该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军工企业存在批生产与科研试制混线生产的问题,导致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差异率较大.要解决军工企业工业增加值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将批生产和科研试制生产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区分开,使得军工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过程符合"中间投入跟着产值走"的原则,提高军工企业工业增加值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工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教学目标与模式、教学共性与个性、教学条件与效果和教学长处与短处四个方面分析了工业设计教学,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确立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校和区域经济优势。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的放矢,尊重客观规律,格外重视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办出先进的教学特色,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Baumol非平衡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转换份额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构建三部门分析模型研究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工业化前期和中期,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后期,工业技术的发展挤出劳动力,人口被迫向服务业转移,生活性服务业份额的扩大抑制经济增长,但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的份额扩大,则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整体看,人文、整合、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维度。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三大困境: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持久的人丈基础条件,缺乏必要的整合机制,缺乏创新的动力。推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人丈底蕴;充分运尽道德资本,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整合力度;加强体制与机制建设,提高产业集群创新实效。  相似文献   

17.
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动态变化的。具体而言,自然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将越来越小,而包括技术和人才、制度与文化在内的社会资源才是影响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的政策会影响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而宏观经济环境则是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万元工业产值SO2排放为指标,分析了1985~2005年云南省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程度的动态变化,得出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从节能减排出发,利用2005年各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和SO2排放数据,将39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能耗-低污染行业、中能耗-中污染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这个新的产业分类方案,建立起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SO2排放量之间的双向联系,为云南省的生态省建设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产业创新协同战略框架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正在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一国的创新能力必须有系统化的方向和运行方式,只有把创新提高到产业层次才会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产业协同能力是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两者存在着很强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必须把围绕主导产业而设立的技术主线和技术标准体系作为凝聚产业创新资源的核心,把建立产业协同共享技术平台和消除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作为产业协同的基本条件。为此,应研究国家层面突出产业创新作用的产业协同战略。  相似文献   

20.
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为例,粗线条地追溯并梳理其历史脉络,考察辽宁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天然禀赋和初始条件,揭示辽宁工业经济落伍的原因及其体制性矛盾,总结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主要经验,从而为制定推进辽宁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为把握当下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以及未来趋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辽宁工业经济演进的历史过程表明,特殊的路径依赖不仅是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刻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