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我国外贸依存度尤其是对美贸易依存度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有较大影响,影响途径有二:一是通过降低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总需求直接影响出口;二是通过资本与金融渠道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价格,进而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通过使出口市场多元化、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减少贸易摩擦来降低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印出口增长方式比较——基于广度、价格与数量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炳展 《当代财经》2011,(4):94-101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利用出口增长三元分解框架和2001-2007年HS92版本六分位出口数据,研究中印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及比较,探讨中印两国出口增长方式的差异性。结论如下:中国出口产品的总量和数量高于印度,价格低于印度;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和总量增长速度快于印度,数量增长速度慢于印度;中国出口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加而减小,是典型的"以量取胜"模式;印度出口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加而增加,是典型的"以质取胜"模式。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印增长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性,从趋势看,呈现趋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对要素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要素的供给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不得不面对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要素价格变化对中国的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出口贸易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7):79-93
本文基于ISIC四分位产业数据,测算了51个国家出口与内需的结构背离度,在多国研究中发现:虽然发挥比较优势和深度融入产品内分工等自然因素会使结构背离成为合理常态,但制度不完善使得"内需引致出口"功能缺位,导致背离本土需求的扭曲性出口产品结构;而制度引发的结构背离会使一个国家——特别是拥有较大本土市场的大国——出口升级失去国内需求这一重要的外贸优势来源,从而加大被套牢于低端产品结构的风险。据此,通过构建"内需引致出口"的制度环境,矫正严重脱离本土需求的扭曲性出口模式,形成依托国内大市场的内生外贸发展机制,是中国这类发展中大国在新发展阶段重塑外贸升级根本动力应当倚重的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5.
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颖 《经济与管理》2006,20(12):5-9
在影响公共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最关键,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可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出现拐点,从而为研究公共品的最佳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口价格不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显著偏低,而且产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价格差别就越大,这与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显著改善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在于加工贸易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主体这一特殊性所致。如果排除加工贸易,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多年来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导致中国出口价格一直居于低位。随着中国劳动力短缺情形的逐步显现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中国低成本的优势正逐步丧失。中国应利用过渡期尽快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强化产品定价的话语权,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严炜尔 《经济师》2012,(9):198-199,206
文章利用出口产品地区集中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等多种产品结构指标分析了浙江出口产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出口技术含量低、出口附加值低、出口集中于传统优势产品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这三大出口鼓励财政政策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三种政策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经过检验三种政策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出口影响的实际所产生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及技术密集产品出口的影响均十分显著;(2)出口补贴政策(研发性)对提高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关性不明确;(3)出口卖方信贷政策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不显著,对增加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回顾和分析出口增长分解的相关研究方法,并进行创新,新方法有利于对两个不同的时期进行比较。通过将中国对主要国家的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数量和价格三个方面,得出结论:从1995—2010年,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数量的增长,贡献度为66.81%;而出口价格年均增长仅为1.55%,所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改善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本文对1995~2009年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中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虽然随着中国出口的增加,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四种国内生产要素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高技术劳动占中国出口比重的升幅有限,即出口虽然增加了中国四种国内生产要素使用的绝对量,但并未显著地改善中国出口的要素禀赋结构;中国出口中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仍集中在资本和低技术劳动上,且这种趋势在最终产品出口和对东亚地区的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相比其他行业,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中占比更高,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中占比更高,但高技术劳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中占比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1.
杨春艳 《技术经济》2011,30(2):106-110
利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农产品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了1999—2008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深受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中国出口农产品与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匹配性不足,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因此,中国应注重出口质量与竞争力的提升,提高出口产品的分散程度,保持出口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关系存续及其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利于企业出口关系的存续,并能够提升其出口增长率。稳健性检验显示,更换产品质量测算方法、样本区间、计量方法等并不影响本文基本结论,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基本结论依然不变。从影响机制来看,产品质量升级通过增强消费者偏好提高了企业出口关系存续概率,通过增强消费者偏好以及提高出口价格促进了出口增长率提升;同时,产品质量升级还通过提高企业出口关系存活概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出口增长率的提升。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对外资企业和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出口关系存续的积极影响较大,而对私营企业和出口到低收入国家的出口增长率的积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近年来贸易出口量总体稳步上升,所占的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也很大,但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依旧长期呈现低端化趋势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看,一方面,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可以降低出口企业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也可能降低出口产品价格而将国内要素应得转化为国外消费者福利,因此研究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与出口企业利润率的关系是观察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的重要视角。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程度越高,出口企业利润率越低;劳动力价格扭曲作用大于资本价格扭曲,这表明出口企业将国内要素应得通过出口方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出口企业从出口中获得的贸易利益非常有限。因此,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导向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改变强调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政策思维,着重提升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5.
全球生产网络中,出口行业的贸易附加值水平是影响汇率出口传递效应的重要变量,附加值越大,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明显;附加值越小,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不完全。在我国大部分出口行业附加值水平偏低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将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变化显著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波动,最终造成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由于各行业贸易附加值的不同,这种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在贸易附加值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最后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管理层权力较大、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降低企业与出口目的地之间的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但出口目的地的经济规模不会影响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本文不仅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也为打破中国企业在全球技术链条“低端锁定”的僵局提供了微观经验,对提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和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摆脱出口贸易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困境是当前中国外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出口规模及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城市出口增长,这一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无明显变化;机器人通过吸引高技能劳动力流入和促进资本跨区域转移间接作用于城市出口增长;机器人应用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并通过大幅度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来实现出口产品技术结构优化,但在出口市场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激发;考虑到城市间生产要素的关联性,机器人应用在促进本地城市出口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出口扩张,存在虹吸效应,但总体上机器人应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增长。研究结论意味着,机器人红利能够替代人口红利,为中国出口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点,但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区域外贸协调发展,谨防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拉大外贸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Helpman等(2004)的分析框架考察了随着产品异质行业跨国公司目标市场定位的变动,不同细分市场上跨国公司均衡数量调整的变动规律。文章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假设为:从低端细分市场到高端细分市场,跨国公司数量调整随着目标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目标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的跨国公司数量调整比以出口方式进入的跨国公司数量调整更敏感。文章利用中国汽车市场2009年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经验结果证明理论假设成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样本分析了包括资本、劳动及中间品在内的要素市场相对扭曲程度,并考察其是否能解释中国企业出口的独特成本优势。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存在严重要素价格扭曲,不同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差异化较大。劳动力价格扭曲现象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以牺牲劳动力价格市场化为代价。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资本价格相对较低,而私营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则资金成本较高。能源、原材料相关行业以及外资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中间品价格偏低;经过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确对企业出口倾向起到推动作用,企业将获得的成本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这表明低廉的要素价格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转向低能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