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管理权威彼得·德鲁克曾预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没有一项工作的发展变化要比第一线管理者的工作变化更大,因为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将要求一线管理者(班组长)承担更大的管理责任和技术责任;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及趋势,企业中层管理工作呈收缩态势,企业基层一线管理工作在范围、复杂性和重要性等方面都将会有所扩大和提高。所以,国外企业随着一线管理者(班组长)在企业中地位的提升与重要程度加大,都特别重视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及发展通道的建设,具有一套完整递进、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对我国企业班组建设及班组长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企业对班组长培养存在的普遍性及最大的问题,是在企业内部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系统培养体系,对班组长的培养及制度性安排主观随意性较大,培训内容体现在"临时抱佛脚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培训形式体现在"培训过程热热闹闹,学员过后只剩感觉",其培训结果是班组长的履职能力难以真正提升,导致最终培养效果难以转化成实际绩效。国外优秀企业对类似于我国企业"班组长"的一线管理者,由于有一套非常规范递进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也就必然建有一套规范递进的培养体系。在选拔企业基层一线管理者(班组长)之前或者之后,就可以、也能进行规范、科学、系统的履职能力培养,通过考核和测评后再任职或者提升并给予相应待遇,从而保证企业基层一线管理者(班组长)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班组长是企业的一线管理者,凡有企业存在的地方就有企业的一线管理者及群体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所给予的"职业就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的概念特征,从普遍性意义上理解"班组长"及班组长群体,他们具有以上概念特征并应该作为一个社会性职业在社会中存在.然而,在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却没有编制类似于企业一线管理者即"班组长"这样的社会性职业——根据我国现行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制,当然也就无法建构具有社会性质的"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由于需要一线管理者,企业存在着对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进行机会识别的需求,也存在着对一线管理者(班组长)培育而减少机会成本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必然会出现类似于企业一线管理者(班组长)的社会性职业及职业分工,也就是说必然会有一批将企业的"一线管理"活动及特点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社会群体出现,从而将出现一个把供需双方都集中在一块而具有社会性质的劳动力市场.在此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都需要一个标志性的社会公信物予以证明一线管理者(班组长)基础性的履职能力符合履职要求,由此,建构具有社会性质的"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基于当前社会现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建构具有社会性质的"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本文仅只讨论建构具有企业性质的"班组长履职资格认证体系",以利于企业夯实企业基层与基层管理及班组长的职业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云 《化工管理》2010,(11):76-79
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一切生产活动的中心、重点,特别是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就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纵观国际国内安全工作形势,管理不可谓不严,处罚不可谓不重,而安全责任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究其根源,笔者认为,症结在于安全基础不牢固,安全责任落实难。  相似文献   

5.
企业管理,安全为天。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矿企业,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班组。因为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单位,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咽喉"。只有把安全管理的重点落到基层,放在班组,以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为突破口,才能突破企业安全发展的"瓶颈"。一、规范生产秩序班组安全管理水平要实现"再深入、再推进、再提升",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岗位、各级管理者的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得到清晰明确和有效落实;二是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在航天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经常会提到"技术管理"一词,技术管理工作对支撑航天企业完成产品研制任务、提高核心能力、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及支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深入技术管理具体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又使管理者们深感迷茫,特别是在涉及多个项目之间共性技术统筹、新技术发展方向以及新技术跨领域应用等重大技术管理事项决策时,往往较难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班组长是企业的一线管理者,凡有企业存在的地方就有企业的一线管理者及群体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所给予的"职业就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的概念特征,从普遍性意义上理解"班组长"及班组长群体,他们具有以上概念特征并应该作为一个社会性职业在社会中存在。然而,在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却没有编制类似于企业一线管理者即"班组长"这样的社会性职业——根据我国现行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制,当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把企业员工分为三类,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国外企业把企业员工分为两类,即形象化的"白领"与"蓝领"。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性地把班组长归为技能人员即"工人"身份,国外企业普遍地把中国企业"班组长"意义的人员归为"白领"阶层即"一线管理者"。例如,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曾经为了"一线管理者"身份认定问题引起一场法律诉讼。根据美国的《全国劳动关系法案》和《公平劳动标准法案》,如果一线管理者是"蓝领"身份,  相似文献   

9.
班组建设管理"四大体系",包括班组建设责任体系、班组建设评价体系、班组对标指标体系、班组建设考评体系,是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充分发挥班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一项重大管理举措。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发挥界面管理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立足"管理为经营服务,班建为业务服务、资源被一线所用"的思想,创新实施"圈层模型",建立了分工负责、统筹管理、协同运作的班组建设工作格局,夯实了企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0.
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如何更好地做好班组管理工作,使之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各企业要结合自己单位特点,不断探索创新,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发展目标和"三抓一创"工作思路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承担者。在当前形势下,切实抓好班组民主建设工作,对稳定一线职工队伍、加强企业执行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及确保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班组民主管理的路径做好民主管理的关键是对干部民主管理意识的培养在国家提出"建设公平社会"以及社会各界对"公平公  相似文献   

12.
<正>基层班组处在工作最前沿,安全管理工作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同时,还应该结合班组自身实际,从提升班组人员整体素质、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为农电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管理,发挥班组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突出班组长安全职能。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指挥者,要切实抓好班组长管理职能的落实,充分发挥班组长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企业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基层班组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真正实现班组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要突出强调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和考核,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突出全员参与作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强化员工对班组安全管理的参与力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企业班组管理工作的内容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深延.班组管理仅仅履行起"管"的职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重要的是在于"理".一个运作有条不紊的班组.必然是理清了工作主线的班组.反之,一个工作紊乱的班组,也必然处在工作杂乱无章,随意管理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电网企业如何突破管理瓶颈,实现企业精益化、可持续发展,是管理者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班组管理是电网企业发展的基础,班组活力是企业运行的动力,班组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电网企业要实现精益化管理,首先要从基础入手,在班组建设中导入SEC管理理念是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一种有  相似文献   

15.
班组是企业基层的一个作业单位,是企业生产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客观存在与生产力物理性实现的地方: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的一线管理者.直接管理非管理人员(俗称“工人”)。据此,构成班组和班组长质的规定性及特征。本系列讲座以此为“始基”展开班组建设的学习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秀珍 《化工管理》2012,(12):108-109
<正>企业的班组管理工作,从企业管理层及班组长的角度,不仅仅是履行起"管"的职能,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否科学地运用好一个"理"字。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现阶段仅仅以"管"的手段管理班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了。从现代企业的角度衡量,一个运作起来有条不紊的班组,必然是各项工作理顺了的班组,亦即把握了班组各类工作有机的关联,理清了班组工作的主线。反之,一个工作紊乱的班组,也必然处在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这对于我们基层班组职工来说无疑是面临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等等重大课题。面临这种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基层管理者应大力加强区队班组的建设工作。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企业班组建设的关键 如何使班组建设工作沿着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向前发展,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是管理者对班组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所  相似文献   

18.
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体徐州发电厂丁庆周,鹿鹏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我厂在强化企业管理过程中,让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把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班组建设中,坚持把安全管理作关重点,认...  相似文献   

19.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细胞",决定着运营商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和发展目标依靠班组来实现,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班组建设对于运营商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每一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努力减少党员空白班组,发展一线党员是增强基层力量,加强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分析党员空白班组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近年来,电讯厂党委紧紧围绕这项课题,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党员空白班组形成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原因一;班组人员结构调整手段运用较差。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内部机构改组,职工分流的情况逐年增多,基层组织尤其是车间,在调整班组结构,实行"双向"选择时,只注意"自愿、自由"组合的倾向,忽视了政治力量和党员骨干的配置,使班组党员分布出现新的不平衡。原因二:党员人数不断向车间、科室集中,生产一线党员数量下降。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原来工作在生产班组的党员陆续调整到车间、科室担任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工作,再加上一些老工人党员相继退休等,加速了生产一线工人党员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