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委托人)将公司委托给代理人经营,代理人应该以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所有者向代理人支付相应的经营报酬。但是,作为“经济人”的代理人有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因此,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可能总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相一致。在确定性和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人设计一种强制性报酬制度,即代理人努力工作达到了委托人要求的经营目标,给付约定的报酬;若没有达到,则报酬为零。这样,代理人的唯一选择就是努力工作。这种制度设计的假设条件太强,一是公司的经营目标由经营者的努力决定,…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舞弊可能性分析 1、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同 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委托人最为关心的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而代理人则主要关心公司短期经营业绩、股价高低、个人薪酬以及职位升迁等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再同一,势必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即经营者有可能通过勤奋劳动或偷懒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置委托人的利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需要一批懂知识、能组织、会管理的专家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需要这些经营者开拓市场,成为企业宝贵的"人格化"资本.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的机制,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于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高级管理层报酬计划的设计是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展开的。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存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委托人)把企业委托给经营者(代埋人)经营管理。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说.委托代理双方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代理人会利用信息优势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度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理设定委托目标 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国有企业是产权主体的经营代理者,由此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所有者、出资人)与代理人(经营者)的利益追求不同,因此,委托代理机制首要问题是要明确委托目标。(委托目标是指以委托人的利益为基础,从  相似文献   

6.
一、管理报酬契约的设计 1.设计管理报酬契约的必要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大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别处于委托代理链的两端,由此产生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两者目标不一致.对所有者而言,他们追求自身财富的最大化;对管理者而言,他们追求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这种关系也决定了两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管理者的行为有时会背离所有者的利益,对所有者财产造成损害.为了消除这种"道德风险",所有者可以拒绝雇佣管理者,自己来经营.但经营企业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而所有者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可能并不具备所要求的技能.在无法解决这种问题的情况下,为了减少道德风险带来的代理成本,所有者可以通过与管理者签订管理报酬契约,激励管理者选择和实施可增加股东财富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 一、激励与约束:企业不可回避的管理命题 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所有者(通称为股东)不必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是通过博奕的委托代理契约,将经营决策权授予代理人,即经理人员。但是,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往往产生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相悖现象,于是就需要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使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其利益要求,尽可能降低代理成本,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19世纪40年代末现代公司制企业首先在铁路行业诞生,随后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到20世纪中期,现代公司制逐渐成为企业的标准组织形式.与现代公司制相伴而生的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两权分离使得企业资本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经营者(代理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目标从而产生了"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基数确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现代企业与传统业主制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所有者并不直接支配资本的运用,而是委托他人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决定其资本营运。这就形成了一种契约约束下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契约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首先是因为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和委托人相一致。所谓代理问题的要点就在于,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益。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激励机制就是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委托人)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而经理(代理人)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理想状况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一致,代理人竭尽所能为其委托人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但因为委托人与代理人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以股东和经理之间的代理冲突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来避免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其像股东一样地思考,实现激励相容,共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就成实务界和理论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办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校办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依据 1.1建立校办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的经济学理论 现代企业(典型形式为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制度的安排更多表现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本所有者必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基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其之间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资本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其所追求的目标是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拥有公司经营管理权的经理人员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除了追求更高的货币收益外,还力图实现尽可能多的非货币收益.为此,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资本所有者必须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所谓职业经理人,即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将所经营企业成功视为自己人生的成功。通过管理企业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专职管理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形成的是委托-代理的关系。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所有者或者是委托人追逐的目标,这一目标通过委托代理人(职业经理人及其内部员工) 来实现。但是当职业经理人与“东家”在信息不对称和没有有效要约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委托代理的信任危机——职业经理人的出局即OUT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人们经常讨论到的一个经济对策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众所周知,国家代表全体人民作为国有资产的委托人,委托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代理经营国有资产,从而双方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都有独立的利益,他们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委托人应当如何采取对策,防止代理人利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亿红 《企业经济》2003,(6):99-100
一、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现代企业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格局,即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要权,而经营者拥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通过契约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由于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企业中的地位等不同,各自的奋斗目标也不同,所有者希望企业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希望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经济人的经营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采取“逆向…  相似文献   

15.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通常是不一致的,因此,委托人有必要对代理人实施监督。然而,由于存在监督成本和“搭便车”问题,公司股权分散化对公司经营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股权的相对集中或大股东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激励。由于大股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之间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从而在理论上存在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旨在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却有可能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因此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使拥有企业控制权的企业经理(ChiefExcutiveOfficer,以下简称CEO)象经营自己的财产一样,经营企业财产,是现代企业规避CEO“道德风险”必须解决的制度性保障。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企制度中,CEO潜在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7.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食品相关三方暗含着如下委托代理关系:首先,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消费者是委托人,生产者是代理人;在消费者与监管者之间,消费者是委托人,监管者是代理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三方各自利益目标的不一致),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三方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利益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理论的其中一个分支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政府是国有企业资产的委托人,将企业资产管理的权利委托给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代理人,代理所有者承担资产增值的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代理和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导致了“代理问题”的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的规避型风险态度,导致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了使双方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种活动,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从而达到双方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业绩评价对代理人(经理人)的行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是将行为作为一种模式来考察关于企业组织中人们行为的基本假设。在这个模式中导出了参加者之间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在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组织中,拥有所有权的一方是委托人,行使经营权的一方是代理人。一般地讲,委托人即是企业的股东,代理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经理和会计人员。经理受托经营股东的资产,按照契约的要求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代理人特别是委托人的利益,对代理人经营业绩的评价成为委托人维护自身利益并进而决定是否延续或取消委托——代理合同的关…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的购并中,参与购并交易的主体主要有:购并方委托人、购并方代理人和目标公司。其中,购并方委托人是指购并方的产权所有者,须委托其代理人(经理人员)从事购并活动;购并方代理人是指为购并方产权所有者行使购并权的的代理者,一般指购并方企业的经理人员:目标公司是指拟被收购的公司。由于各购并交易主体的目标不同,其在交易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