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坚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40-241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显示出文化多样性合理而紧迫的需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其消亡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在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迫在眉睫。依法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保护的社会合力,通过教育培育全民保护传承理念,合理的旅游利用为保护动力,多角度探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大一统观念的加强以及民族文化逐渐融合,使得很多民族文化逐渐走向消失,因此,抢救、保护羌族民族文化已成为目前四川地区最主要的研究课题。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文化研究,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艺术手段和文化传承等新方式、新手段进行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关键在于如何帮助民族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羌族同胞的民族自豪感。而动漫,是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产业之一。通过研究动漫产品开发与羌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以及应用前景,更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为羌族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5-266
贵州少数民族长期生存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自然、社会生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一张密织交错的网络结构系统,其经线是各民族的习惯法,纬线是宗教禁忌和道德伦理,经纬网格是各民族民俗生活习俗,结点是民族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传承网络系统覆盖各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得以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对此各方争论不一。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促进了全球一体化,增强了全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但文化上受强势文化的影响,造成了“文化趋同”现象。如何有效传承与保护德昂族的传统文化,关系到民族文化多样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新疆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但随着民俗旅游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开始出现所谓的"人造化"并开始有泛滥之势。许多学者抨击、批判这种文化商品化的行为,呼吁文化回归,保持原始状态。然而,民俗文化商品化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认识旅游对东道地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重新认识与传统文化保护有关的几个问题,就可发现文化商品化并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无是处,正当、适当的商品化手段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族舞蹈艺术表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实质的探索阐述了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并以 《月光下的"朵咯嗬"》 行分析,印证了民族舞蹈艺术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2)
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对文化而言,旅游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旅游的兴旺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繁荣。对旅游而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过程就是体验文化、寻找文化差异的过程。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旅一体化发展,必将促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文章主要从分析石林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以及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瓶颈,来探讨提出民族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资源渗透在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之中,因此,云南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性质是宗教文化。云南宗教文化资源具有完整性、原发性和层次性,并以原始宗教文化资源为根本。因此,认识和定位云南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性质,对云南保护、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和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乡村旅游的理论构建,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分别进行了诠释。文化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是不可再生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要保护传统文化,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并动态向前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的丰收,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具有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保护好、传承好民族特色文化,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策略,希望能够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严晓萍 《经济论坛》2022,(1):99-105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不仅要保护蕴含人类智慧的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传承应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内涵,加大对传统村落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整理和宣传,破解保护传承、村民权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榕江县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活力之源,是核心竞争力,是民族的身份标志。贺州各民族、族群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极其重要资源,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必须加强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秉承保护、传承、开发、创新相结合的理念,点亮文化产业升级路这是一个创意辈出的时代。2014年,博物馆一改人们心目中古典严肃的形象,将众多文物、艺术、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用创意对接起来,创造了众多新奇又赏心悦目的文化产品。从故宫吉祥物龙凤"壮壮"、"美美",到汉代未央瓦当饼干,从"国宝味道"的抹茶曲奇到"盐水鸭"别针,我们看到中国众多的文化场馆正在架起一座沟通传统文化和现代公众之间的桥梁。依托文创产品,文物藏品也开始动起来、活起来,并且秉承了保护、传承、开发、创新相结合的理念,赋予了文  相似文献   

18.
有效开发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对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等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从中国农村现实出发,分析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探索中国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文化特征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文化凝聚着某一地域特有的民风习俗,传承着民族文化传统,因其娱乐性与地域性的特点,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模式遂成为发展区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借鉴国内成功的文化旅游模式,实现甘肃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这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重视和加强新农村传统文化的生态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丰富而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保护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农村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机制,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开发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