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效率是指生产管理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它是进行管理决策和衡量管理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人力资源外包的决策也要遵循效率准则。根据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和效率比较的原理.本文把人力资源外包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或层次:高层战略层的企业内外效率比较阶段、中间职能执行层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外效率比较阶段和基层组织层的内外融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阶段。当然.这三阶段或层次之间并非只是单向联系.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层组织变革同样会影响企业战略层的人力资源外包决策,因此从理论上讲,以效率边界为准则的人力资源外包也是一个企业各管理层面相互影响的动态框架。  相似文献   

2.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企业名牌培育的实践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启蒙阶段、名牌创建阶段、名牌竞争阶段及名牌国际化阶段。迄今为止,我国已形成一批如海尔、长虹、蒙牛等企业名牌。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外企业名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企业在名牌建设上尚须努力。  相似文献   

3.
管理没有唯一的答案,在目前环境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管理追求效率和效果;管理就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的组合。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掌握基本的八项管理技能: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建设的循环演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  熊孟英  冯芳 《企业研究》2006,(10):38-39
一,引言 从1769年第一家现代企业在英国诞生至今237年间.企业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769—1910年.经验管理阶段.其特点是“人治”.即主要经营者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1911—1980年,科学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法制”.即主要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高效率:1981年以来,发达国家的优秀公司率先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文治”,即靠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经营管理达到更高的境界。如果说,科学管理阶段是靠科学的制度、严密的外部监督提高工作效率的话,那么,在知识型企业占主导.  相似文献   

5.
李源 《中外管理》2008,(7):60-61
2008年,对于企业界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中国“法治化”的第一次启蒙尚未完成,而“人本化”的第二次启蒙接踵而至;通胀难止、成本飚升,同时中国企业薪资的上涨压力已高居亚洲之冠。同时,《劳动合同法》更让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在空前的风口浪尖下。  相似文献   

6.
唐骏 《中外管理》2006,(11):94-96
回溯我做管理的历程,也可以追溯到15年前。那时我在美国,刚开始创业。但是真正懂得“管理”,对管理有所领悟,还是在我进入微软、成为职业经理人之后。我把我的管理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管业务,也就是在创业期间,那时候脑子里都是如何经营、如何创造业绩。第二个阶段开始重视协调。这段时间是我到微软之后和就任总裁之前。当我开始成为部门经理的时候,我开始领悟到能够让团队协作、能够充分合理的调配资源是多么重要。第三个阶段是从我就任微软总裁到现在,重点是如何“影响人”、“管理人”。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总是对系统而言的,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企业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使各个系统和有关部门的相互联系网络更清楚.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那么,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行动,就是管理的过程。企业管理过程的全部任务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相似文献   

8.
住房制度的改革与思考陈睿自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有关住房商品化的政策,初步拉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到目前为止。住房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那就是:一、理论准备阶段;二、扩大试点阶段;三、总结经验,配套改革,全方位启动阶段。...  相似文献   

9.
所谓“预警”就是事先得知事物今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根据其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的控制手段。因此,预警是实施控制的最好方法。正因如此,预警模型一直是控制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作为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企业流程再造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BPR的阶段及步骤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的实施及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流程。BPR过程应由再造策划、流程重新设计、流程规范化、再造实施四个阶段组成,详见表1。表1企业流程再造的阶段及步骤BPR的第一阶段是再造策划(P:Plan)。企业流程再造是以流程为核心,对企业实施比较彻底的变革,其涉及面广,要破要立的东西较多,因此,策划工作对BPR尤为重要,它是流程再造成功的基础。BPR的第二阶段是重新设计流程(R:Reengineering或Redesingn)。重新设计流程是BPR成功的关键,其主要包括流程翻新…  相似文献   

11.
张彦宁 《公司》2001,(1):19-21
一、日本企业管理的发展 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6年~1950年,企业管理体制、制度的整顿阶段。 当时日本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企业管理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原始记录也不准确。这个阶段,在企业管理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废除旧财阀对企业的家长式统治,引进美国的董事会制度,起用一批富有资本主义进取精神的经营专家办企业,为大量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创造了前提条件,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管理的“合理化”和“民主化”。进行了整个体制和劳动组织的整顿,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2.
回顾过去的30多年,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大致经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的头几年,基本上是个“史前阶段”或说“蛮荒阶段”,那时的商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回城知青、释放后的劳改犯以及农民,一些最没有办法的人。这一代人,其实只要勇敢就可以了,别人不敢干,他敢干,所谓的“倒爷”就是这些人,我把他们叫做“勇敢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一)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质量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质量检验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再进到全面质量管理。而体现预防为主的统计质量控制,不仅代表了~个发展阶段,而且还构成现代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八十年代新兴的管理学说、市场经济机制的产物,它正引发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场革命。这就是企业管理的重心将由硬件转向软件,由产品转人,由物质转向精神。本文就标准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索性研讨,提出现代企业标准化必须实现的五个转变。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迅猛发展和日臻完善,企业标准化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之一,在历经了效率化生产、质量管理、依赖后服务等历史阶段后,其目标已从单纯追求企  相似文献   

15.
姜垌羽 《活力》2014,(7):167-167
“文化产业”的提出来源于法兰克福派学者阿多诺。他在其“重新考虑文化产业”一文中叙述:“文化产业是我于1947年在阿姆斯特丹所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初次提出。该书的草稿中原来应用了“大众文化”这一词汇。从文化产业概念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演进来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阶段。“文化产业”概念被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生产中的“大众文化”的批判,认为大规模的生产,消解了艺术和文化的个性和纯度,消费者接受到的只是大众化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同义语。第二是用“文化”来定义商业产业。这种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英国寻求用文化重新界定商业产业,并通过实用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来刺激和促进城市的发展,即创意产业时期。第三阶段就是文化产业从理论的争论走到实践层面。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内涵所得到的前所未有的拓展,文化成为信息业和娱乐业的混合地带。  相似文献   

16.
梁方余 《民营科技》2007,(3):180-180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相应建设规模都随之扩大,加之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全国各地的体育中心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规模也越来越上档次,设计样式也越来越新颖,功能设置也越来越全面,体育功艺与建设功能越来越溶为一体,体育中心的建设管理也日益重要。根据体育中心的建设过程,管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初期管理、建设过程管理、建设后期(交付使用)管理。对体育中心建设过程的三个阶段的管理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当务之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从来就是人类安身立命的重要命题。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崇拜自然阶段、征服自然阶段和协调自然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这就是崇拜自然的阶段。当人类历史进入16世纪  相似文献   

18.
《秘书工作》2011,(6):63-63
201O年8月下旬以来,盐城市政府办利用休息日时间开展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活动。活动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围绕“提升综合素质、做好新时期办公室工作”、“提高综合文稿和调研信息工作水平、强化决策服务”、“提高公文处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办文效率”三个专题.  相似文献   

19.
早高峰地铁站人流拥挤,地铁车门作为上下车人员的交汇界面,此过程中相互拥挤容易发生人员挤压、拉扯、踩踏事件,是安全管理面对的重要问题。实际观察我国乘客上下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乘客下车阶段、乘客上下车混行阶段、乘客上车阶段。通过高密度人群的受力模型分析及上下车时间模型与实际观测的对比发现,地铁早高峰乘客上下车时,上下车混行阶段减慢乘客上下车效率并且是发生推挤、堵塞等事故的主要阶段。通过减少或消除乘客上下车混行阶段能提高乘客上下车效率并减少乘客上下车时的事故发生。同时提出可行的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危彪 《财会通讯》2009,(2):74-75
一、企业价值管理发展历程 所谓价值管理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总和管理模式。价值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企业界开始出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数字阶段、战略阶段和整合阶段。最初的数字阶段,价值管理几乎只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始于那些企图低估公司价值的敌意收购。在价值管理的战略阶段,公司关注的重点转向营运资金管理,关注也从资产负债表的右半部分转向了左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