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和经济发展转型期,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假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物质资本要素,但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等结合能够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即文化产业与物质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珍妮 《时代经贸》2008,6(2):41-42
本文在初步阐述物质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二者的基本特征对比的基础上,从产品结构,生产力,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物质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区别,同时也讨论了二者的关系.物质经济是信息经济的基础,二者并存,信息经济是在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信息经济时代传统经济不会消亡而是得到扬弃.信息经济的到来强有力的推动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3.
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投入及其减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中的物质输入核心指标——直接物质投入为基础,追踪和考察了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结构变化,并利用物质减量分解模型对直接物质投入进行了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和物质使用强度的减量效应分解,最后指出了该研究指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结晶,早已有之。古希腊就有人指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知识。但把它与经济结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经济却是一个新鲜事物。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关于它的含义众说不一,最简单的解释是:在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知识消费也可以替代物质消费。乍听起来,这似乎是一种谬论,知识作为无法触摸的东西,怎么能代替实实在在的物质呢?知识代替物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知识经济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5.
推行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降低碳排放,而物质流分析法则抓住了低碳经济减少废弃物质排放量的核心.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利用物质流分析法对其近年的物质输入、输出量进行整合和分析,对重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给出了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物质经济与信息经济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珍妮 《时代经贸》2008,6(1):41-42
本文在初步阐述物质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二者的基本特征对比的基础上,从产品结构,生产力,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物质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区别,同时也讨论了二者的关系。物质经济是信息经济的基础,二者并存,信息经济是在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信息经济时代传统经济不会消亡而是得到扬弃。信息经济的到来强有力的推动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物质减量分解模型,研究了1990—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状况及其结构,并将之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标相联系,利用分离指数等指标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物质投入的脱钩关系,对物质输入进行了减量效应和反弹效应分解。结果表明: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输入输出不断增加,物质投入以化肥和能源为主,农业经济增长和物质投入处于相对脱钩状态,物质利用效率提高速度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农业经济系统呈现弱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春潇 《时代经贸》2006,4(Z2):9-10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影视经济作为一种服务型经济也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针对我国内地目前萧条的影视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内地应借鉴美国、韩国、香港等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土文化,发展有中国特色且与其相关产业相辅相成的影视经济.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既表现为十年的经济增长停滞,更表现在对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损害.该文推算了文化大革命通过缩短学制、停办大学等造成的人力资本存量变化,及其对后来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我们估算,文化大革命使可能的受教育年限减少了14.3%.由于文化大革命使国有经济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都遭到破坏,从而使其经济增长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水平.与之相比,非国有经济所依靠的劳动力是比较年轻的一代,同时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比较低,使其处于更为有利的经济稳态.因此,如果没有改革以后的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较低的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及乡村目前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填理、焚烧、堆肥及热解。这几种方法无论从生态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种种不合理性,因此,必须使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垃圾产业新体系,以改变目前我国垃圾处理行业基本上只有经济投入没有产出的现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建立起垃圾的分类收集、机械及人工分选系统,配套的深加工产业体系,使垃圾处理行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休,以取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最优。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在人力资本方面具有优势,但实际上人力资本对哈尔滨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小.制约哈尔滨人力资本发挥经济效用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比例关系不合理、人力资本存量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等.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哈尔滨应积极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应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应根据产业结构确立人力资本培育方向;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严正 《发展研究》2007,(12):62-64
福建经济是外向型经济,进出口贸易与外商投资是推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大进大出的大项目和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港口支持,港口是福建基础设施建设的要害与关键,临港工业是福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因此,把港口群和产业群、城市群并列为福建经济发展的三个重点,是符合福建省情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由内生增长理论,本文提出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机制和直接机制,并结合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收入分配在不同阶段上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物质资本推动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主要是直接机制一和间接机制一,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向不能确定.现代经济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人力资本推动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主要的是直接机制二和间接机制二,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需要其与社会经济物质运动过程相结合、相衔接,产品是社会经济物质运动的基础和核心,本文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探讨循环经济在产品层面的表现形式及其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统计年鉴中有关经济、教育数据计算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与物质资本存量,并利用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估计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资本存量的作用更为关键,而且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卡伦堡产业共生体系实例着手,分析了共生产业间通过一定物质链接的基本规律,明确了工业"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特征、主要类型及工业企业在这一链接中的关系、工业"食物链"的形成动力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业"食物链"的长度和脆弱性,以及工业"食物网"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业"食物网"的基本特征。针对工业产业共生体系中围绕工业剩余物质进行资源性转变这一"食物化"过程的规律和结论,探讨了对我国发展和谐社会和稳态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工业生态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确认"三产"贵在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持物质生产观点,实际部门也推行物质生产的国民核算制度MPS。1992年8月经国务正式批准,建立了我国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新国内民核算制度。现已10年过去,但理论界不少人仍持怀疑态度。考其原因有多个原因。但其中重要一点在于认识方法论,过去习惯从企业、从微观看问题,而要确认三次产业,贵在从宏观着眼,作宏观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资本的综合作用 ,但是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独立进行的 ,而是密切结合的。而这种结合的力量是什么呢 ,产业聚集就是将这些生产要素结合到一起的一种重要力量 ,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学界对产业聚集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就产业聚集的基本内涵、形成机制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1循环经济简述 循环经济(cycle economy),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实现了物质流动的闭循环,即经济体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来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