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以浙江省6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采用1991-2011年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定量揭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差异、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论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剧;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表现出典型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类型;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浙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浙西南地区,整体上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空间经济结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贡献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浙江省69个县域为空间观测单元,选取浙江省2007~2012年物流业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通过计算区位商指数,研究浙江省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和空间集聚特征。发现:1.浙江省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各个区域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差异,物流业高度集聚区主要是杭州市和宁波市;2.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发现,浙江省各县域物流业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在文章的最后对所分析的内容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百强县名单中,浙江上榜县数量连年位居全国之首。毫无疑问,浙江省是一个县域发展较为成功的省份。尽管这些年来浙江省纷纷缩小县域范围,增加了市辖区,但是除了杭州、宁波和舟山外,其余地区县域经济比重均超过50%,绍兴和金华地区县域经济比重甚至超过80%。客观全面评价县域活力,探寻形成县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对于实现县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县域活力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科技和产业》2008,8(9):19-22
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差异问题,构建了由28个指标组成的县域经济差异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包对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及其演变特征。得出安徽省社会与经济协同发展不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旅游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华 《特区经济》2010,(1):146-147
文章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基本单元,以国际旅游收入为主要指标,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和锡尔系数等分别分析了1996年以来浙江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10多年来,浙江省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缩小但绝对差异扩大,旅游经济差异依然巨大;空间上,区域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构成。影响浙江省旅游经济差异的因素很多,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旅游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区域发展策略对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也很大。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西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在微观上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于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县域经济空间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非均衡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提出了协调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洁 《浙江经济》2008,(2):38-41
相对于浙江的民营经济现象,县域经济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在浙江经济发展的稳健步履中,县域经济实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研究员注意到了这一独特的经济现象,一系列实证研究,使他对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青年经济学专家,与他共同探讨了浙江县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四川藏区国土面积辽阔,县域经济在区域开发中处于十分关键的环节。研究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藏区县域经济的实际出发,培育主导产业是探索藏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本文分析了藏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主导产业理论的特征和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原则,并结合藏区实际提出主导产业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市、江苏、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位列全国前茅.文章首先探索和总结了“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成功经验,其次对河北省与“长三角“县域经济进行了对比,最后“长三角“县域经济提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东北—西南方向上差异较均衡,而东南—西北方向上差异最显著;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域发展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三大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浙江县域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开放潮》2002,(5):22-23
浙江省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究其原因,通常被归结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先行。殊不知,这种先行正是通过县域经济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得以实现。2000年,浙江省县域  相似文献   

12.
以海西经济区的144个县市为研究空间尺度单元,选取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ESDA分析其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效应,但在省域内分布不均衡,部分县市呈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以温州市辖区为中心点呈现H-H型集聚,而围绕福建省的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部分县域呈L-L型集聚,建议根据中心-外围理论以福建省为中心带动这些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与全国县域经济的差距,研究提出广西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SPSS17.0软件对广西县域经济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县域的地域分布、发展类型、发展特征、县域区位、发展特色等方面对广西县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下一阶段加快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与宗旨浙江省在1981~1995年这15年,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线,县域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全国(?)00个经济百强县中占了23个,(?)次于江苏和广东,县域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甘肃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评价,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对甘肃省县域经济指数进行分类。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发展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县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县域宏观经济、县域消费与金融、县域农业生产、县域人口结构、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及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缺陷。从提升甘肃省县域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促进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县域经济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县域经济承载力指数模型对2014年山东省104个县域的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县域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县域之间的经济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县域经济承载力高水平型和较高水平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较低水平型和低水平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整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承载力呈现高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通过Lisa图,可以把县域经济承载力划分为高效型、空心型、低效型、极化型。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往往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而差异和极化是反映县域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以中国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县域经济为研究视角,从差异和极化角度进行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县域经济水平显著高于广东,差异和极化程度也高于广东;指数区域分解显示,江苏的县域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造成,而广东则主要由区域内部差异造成;利用基尼系数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对区域不平衡程度的贡献度发现,两省均是第二产业对差异贡献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18.
安溪县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对县域经济的研究日显重要与迫切。文章运用特尔斐法从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对福建省安溪县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探讨了县域内乡镇层面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并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最后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和安溪县实际,提出了协调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路,为安溪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其他县(市)的经济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从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本文在综述国内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量图分析法。选取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指标,依据2011年数据将新疆83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并结合ArcGIS软件分析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通过2005年、2008年和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对比分析,反映了差异变动的趋势,并解释了变动的原因。分析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南梯级分布的空间特征,先进县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落后县域主要分布在南疆三地州,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明显减少了落后县域的劣指标个数。以人均GDP反映的新疆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但扩大速度逐年放缓;相对差异在2005年-2008年间呈扩大趋势,在2008年-2011年间呈缩小趋势。可见,对口援疆是差异趋势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深入分析各区的差异成因,进而提出三类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