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章认为农民工进城务工不能真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路径,是平衡和发展城乡经济,从根本上扩大城乡就业容量,自然地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章据此提出了五项具体的经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第三产业转移的矛盾分析 ,指出 :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 ,实现“三化联动” ,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还可以安排大量城市劳动力在农村小城镇就业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消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俊 《现代乡镇》2009,(4):18-20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金融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凋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山东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县域经济与农民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仍需重点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和智能开发,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推进广西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西处于经济开放开发的关键时期,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对广西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双重意义。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构建公平合理的政策体系,逐步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推动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合理有效地流动和转移就业,进而稳定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变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特点是探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的有序转移的恰当切入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还直接关系到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和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口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第二、三产业就业,而二元经济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机制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乡城流动.转换就业体制、统一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并完善农民就业培训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使农民向城镇的候鸟式流动转变为永久性地定居,彻底地消除城乡福利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出发,修正出一个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即加入了非正规就业因素的模型,并尝试对其进行政策含义的解释,最终得出非正规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前提,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要脱贫致富,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必须完成农民的非农化进程.研究探寻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缓解农民"就业与吃饭"的燃眉之急,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为城市化的推进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持,加上一些实际情况,从而使城市化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本身素质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以农村劳动力与土地规模化经营关系为研究基础,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提出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寻深化城乡分治改革、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经济权利实现、提高农民内在素质、开通农业之外的就业渠道、相关部门做好辅助支持工作等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托达罗模型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给我们重要的启示:不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部寄希望于城市,也不能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城乡同时吸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政策与法     
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开始试点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 ,国家将在2000年至2003年间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 ,试点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 :一是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具备条件的中西部地区 ,选择一些中小城市或县城 ,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 ,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二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务工人员规模大的地区 ,以及输入劳动力多、外来务工人员规模大的地区 ,选择一些地市 ,利用各类培训机构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职业培训 ;三是以西部省份为依托 ,建立跨省区的劳务协…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是否有显著影响,影响多大?为研究此问题,本文在新古典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人口流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验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消除城乡差距,但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发挥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经营是农业未来经营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村劳动力的潜在失业显性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更大。为此,应该对现有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化分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改变现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为例,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的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对策建议,为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新方式以及提高培训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仍然很大,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但农村发展依然很落后,在此背景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村更好地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乡镇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蒙自市新安所镇是蒙自的城边镇,具有其独特发展优势,文章通过对新安所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分析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析,最后提出新安所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探索,对蒙自市新安所的振兴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正>海南省是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5。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海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尽快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巳成为海南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多,增长速度也快.当前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00万人左右,这个数值还在以每年8万左右的速度增加着。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十质比衣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差。素质差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不断增加和转移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差,在外省民工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就业自然难。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业中,其中有一部分属“虚假”过剩.据测算,全省种植业所需劳动力120万人,而种植业实际容纳劳动力14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滞留在种植业中。由于存在撂荒和耕作粗放等劳动力投人不足现象,造成部分“虚假”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