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内蒙古森工集团经济运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对综合情况、林区生态建设、工业生产完成情况、林业系统劳动情况、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近年的数据,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政策建议。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重点抓好工业;加快发展非林非木产业的发展,提高林区人民物资文化生活水平,增加林业职工收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林业高校、林业人才自身、人才就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了林业人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就业制度、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林业人才自身、市场中介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政府职能: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林业人才要转变观念;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8城市12370份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入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入户意愿总体不高,愿意入户比例未超过一半。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入户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越高,即在国有部门就业、自营劳动者、月收入和社会保险水平越高、参加技能培训、本地工作时间越长、职业预期稳定性高、主观职业地位越高,农民工的入户意愿越高;但超时劳动、单位包吃住、签订劳动合同则显著不利于入户意愿的产生。就业质量还会通过获得感间接影响农民工的入户意愿,获得感是劳动时间、工资收入、技能培训、职业预期稳定性、主观职业地位与入户意愿的中介变量。据此,建议从就业能力和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等方面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助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权流转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本文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当前我国林权流转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林权流转在提升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转出林农经济收入、拓展林农就业渠道、增加集体收益分配、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步伐、落实生态保护主体等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在促进林业经营规模扩大、增加转入主体收入等方面作用不明显,在乡村治理、林业经营行为如树种选择等方面则表现出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森林质量评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林业》2006,(10):40-43
法国是林业发达国家,在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今年春天,我们随国家林业局森林质量评价管理考察组赴法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管理培训。  相似文献   

6.
利用辽宁省5个县农户2000、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林改前后农户劳动力分配变化、产权安全对农户就业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改后随着户均林地面积的增加,农户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工,林业生产与非农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但随着农户年龄、教育水平的增长,非农就业,特别是工资性劳动的投工呈增长趋势;产权安全的增长对农户加强林业生产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历史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日本林业劳动力的现状和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日本林业劳动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林业劳动力的减少以及难以保障。导致日本林业劳动力减少的原因是:林业本身的劳动力数量在减少、林业劳动条件的恶劣、山村人口的减少。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了日本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进一步提出今后需继续改善林业就业环境的相关建议以及对中国解决相关问题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循环理论出发,对山西省林业扶贫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阐明林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育苗、造林、林产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多措并举、综合发力,不仅要使贫困人口在参加林业生产劳动中获得劳务收入,而且要在参与林业产业体系中获得产业利润,提高林业脱贫质量,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和probit模型分析方法,从家庭基本特征、林业生产状况、就业替代条件和林业部门的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影响江西省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中从事林业的人数、是否了解林业组织、是否富裕户是影响江西省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索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的主观感知,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乡村旅游业中体面就业的重要前提。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收入体面感、劳动强度体面感、工作环境体面感、亲缘关系体面感、尊重及自我实现五个重要维度。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主观感知的分析表明,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感知,增强农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是具有多重效应的幸福产业。为此,提出了增加体面劳动就业机会、激发体面劳动就业主观能动性、优化体面劳动就业环境、健全体面劳动就业制度等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