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策贷款与小额信贷: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农业包括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农村金融的活力来自于现代农业对融资的需求.与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不同,传统农业对融资的需求是非生产性的,农村金融不可能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踌躇不前,虽然与中国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不明.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它决定了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以政策贷款和小额信贷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进一步弄清缅甸古代阿瓦蛙币的铸造及流通情况,本文结合历史资料及分析,对亚洲稻作文化作全方位研究及考证,并谈些认识与看法. 一、灿烂的亚洲生产模式-"稻作文化" 古老的东方文明-稻作文化自古就是亚细亚人民赖以生存的农耕模式之一,其以农业立国,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方式,以农业生产根本理念贯穿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因而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无一不与稻作文化有关联,形成了世界上农业发源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构筑农业保险新模式吉林华安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月12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吉林华安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继上海安信之后中国又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也是东北地区首家商业保险公司。它的问世,不仅是以商业性经营为主的农业保险机构的萌生,而且是一种农险体制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滞后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财政救济和灾民损失自担的风险自留管理策略,使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无法有效分散,巨灾损失不能及时补偿,农业巨灾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美、日、法三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的分析,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以发展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为实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构建以风险转嫁为主、风险控制为辅的综合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抗风险的脆弱性,使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新的需求。然而农业保险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保险以纯商业保险运作方式陷入萎缩态势之必然。所以有必要探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战略选择,发展战略包括初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专业经营、中期内国家政策扶持市场性(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长期内市场性保险公司为主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辅。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现状 (一)“三个圈层”的都市型农业区域布局基本成型 广州市的都市型农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近几年来,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推动广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三个圈层”总体思路。第一圈层是近郊,侧重以蔬菜、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为主,发展健身、休闲、体验型农业。限制发展畜牧养殖业。第二圈层是中郊.实行种养加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水产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  相似文献   

7.
绥芬河市的经济以边境贸易和旅游业为主,工业和农业欠发达,但近几年来随着中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副产品及果菜的种植及出口在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绥芬河市的外向型农业发展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业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如何抢抓机遇,占领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下的新疆农业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新疆农业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形成了以政府、农户、金融机构和兵团为主、以农村集体组织、外资、农业类上市公司等为辅的多元化农业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抗风险的脆弱性,使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新的需求.然而农业保险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保险以纯商业保险运作方式陷入萎缩态势之必然.所以有必要探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战略选择,发展战略包括初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专业经营、中期内国家政策扶持市场性(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长期内市场性保险公司为主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辅.  相似文献   

10.
丁国琪  蒋政 《浙江金融》2001,(11):24-25
多年以来,松阳县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以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发展优势被逐步削弱,农业增长明显减缓,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1992,(12):29-31
九十年代江苏农业发展的趋势可从七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农产品生产由以国家计划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化。二是几十年来以粮棉油为主的农业格局被打破,各种经济作物以及多种经营将迅猛发展。三是农业生产以一业为主,前后延伸,多环节、多层次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规模效益将更加提高。四是农业突破围绕农产品作文章的格局,农业中的非农企业将成为继乡镇企业之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  相似文献   

12.
对加快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高度化,是农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度化,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农业。黑龙江省作为地处我国内陆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有土地和生物资源丰富、农业科技水平高、农业生态环境好等优势条件,但阻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风险事关国计民生,目前我国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的救灾模式基本上是以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对帮助农民恢复再生产作用较为有限。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方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探茨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农业保险合同制度体系是以《保险法》为首,由《农业保险条例》引领的,以部门规范性文件为主,行业规定为辅的制度体系。我国商业性农业保险合同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合同不分,加之对农民权利认知的高度不够、对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性重视不足,导致现行农业保险合同制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若想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支农、惠农的功能,必须对农业保险合同制度进行优化。本文通过对农业保险合同关系的解构、对立法技术的反思及惠农制度的统筹考察,提出我国农业保险合同制度优化的终极路径和近期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巨灾风险是"准公共风险"。单由农户进行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容易出现正外部性和管理不足;仅由保险公司分散风险容易出现市场失灵;仅由政府承担风险则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因此,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明确界定政府的有限责任,以市场机制为主构建多元化农业巨灾风险承担体系和多层次损失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于一多 《上海保险》2010,(12):19-21,25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实行以直接的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为主的保护政策,属于WTO《农业协议》中的“黄箱政策”,必须进行削减和严格控制。对现行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又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农业保险作为WTO规则所允许的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风险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综合开发是以国家和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以项目建设为手段的一项综合性财政支农措施。它对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此,我们先后对大同、朔州、晋中、临汾、运城等市的1O多个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了调研,组织有关方面的干部、专家、技术人员和农业种养人员召开了12次座谈会,就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提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弱质及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强有力支持(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决定了农业保护的现实性随着现代化建设第二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经济总量的过剩,使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如何评价农业保险的效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于交易成本与农业保险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鲜有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本文从交易成本角度,建立农业保险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Berger、Cummins和Weiss的附加值法来确定投入和产出变量,利用2007~2012年中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数据,实证研究交易成本角度的中国农业保险效率,包括农业保险行业效率、农业保险交易效率和农业保险经营效率,以评价我国农业保险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的来源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为主,其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支出,由此对国家农业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做好当前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工作,有助于确保农业专项资金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相关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